第66章 雄猜之主(4 / 4)
去碍自己的事。
有他压着,加上竞争者彼此制衡,一时间便僵持住了。好在各部的结构,负责具体工作和吏部日常管理的其实是下面的两位侍郎,吏部尚书作为主官,只负责总理事务,就算一时空缺,也不会影响正常运转。
不过今年是大比之年,因赵太后薨逝之故,会试临时从二月推迟到五月,殿试就更是拖到了六月。科考之事虽然是礼部主官,但等进士们被遴选出来之后,授官之事就要经过吏部了。而且今年同时还是吏部三年一度评审考核各级官员的年份,过了九月,就该有地方官员陆续进京了,同样不可轻呼。
因此这一日早朝,李定宸便要求廷推吏部尚书,好应对接下来的各种事务。
对于李定宸在朝堂上逐渐掌控主动权,如今已经可以插手这些军国重事的变化,绝大多数朝臣接受良好。因此皇帝开了这个口,也没人觉得不对。
而李定宸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急性子,似乎是不想等这些朝臣回家去串联,因此当场便命内侍送上纸笔,让每个人写下自己中意的人选,进行不记名投票。而后当场唱票,工部尚书陶华票数最高。
虽然这票数相对于上朝官员人数而言很低,但既然是当场选出来的,自然无可更改。
票数第二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李琦,则升为工部尚书。
李定宸当场宣布,虽然尚未明旨颁发,但所有人却都认可了这个结果。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但早朝之时,也没有人会主动站出来。他们得回去商议一番,才能决定改怎么做。
而后李定宸又针对下面底层的官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任。因为涉及到宁王之乱下台的那些人,人数又不少,所以陈渊混在这一群人之中,转任户部侍郎一职,也就显得半点都不惹人注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