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秉公行事(2 / 4)
”
除了资历本来不够的陈渊也出现在名单上之外,王霄和杜卓华还在奏折之中提议,内阁员额一直不满,他们平日里处理政事十分忙碌,不如趁此机会递补两人入阁,补满四人的编制。
朝中谁不知道,内阁从前本来是满员的,几年前,正是王霄一手操作,让两位阁臣黯然退走,只留下颜锦泉这个行事圆滑,从来不做意气之争的老臣。而后他又引入了杜卓华这名强援,将内阁牢牢把持在自己手里。
这套班子一直持续了六七年,稳固得简直不像是政治斗争最激烈的内阁。
谁能想得到,一朝颜锦泉致仕,打破了这个稳固的铁三角之后,王霄竟然会主动要求补入两位阁臣?
而且,如果按照名单来递补的话,第一个是御史中丞刘诚,第二个竟然就是资历远远弱于其他人的陈渊,第三个才是在翰林院不知熬了多少年的掌院学士李琦!
这份名单是内阁提交上来的廷推结果,所以朝臣绝对不会有异议。李定宸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两个支持自己的重臣放进内阁里,跟王霄和杜卓华的联盟分庭抗礼。
越罗合上折子,也不由感叹道,“王先生真是半点空子都不给别人留下。”
这也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颜锦泉本来是次相,隔在他和杜卓华之间,也不显得内阁是他的一言堂。但颜锦泉一走,杜卓华成了次相,他的权势就太大了。这个时候引入两个人来进行平衡,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何况他还主动将刘诚和陈渊这两位帝党放在了最前面,看起来是主动给自己添了麻烦,但李定宸如果真的点了这两人,他们也必须领他王霄这份援引入阁之情。有这两人在内阁中,外人看来自然是他退了一步,反倒能将自己“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名声洗干净。而李定宸若是跳过了他们,对王霄更是只有好处。
真可谓可进可退。
越罗将奏折递还给李定宸,问他,“陛下要如何决断?”
“阿罗以为呢?”
“若叫我说,陈大人固然是朝廷肱骨,但毕竟资历太浅,大可继续放在外面历练一番。”越罗道,“何况颜相才走,陈渊是他的学生,此刻入阁不合适。”
倒像是他将自己的恩师挤走。虽然颜锦泉肯定不会这么想,却到底让人心里不舒服。
“当然,最重要的是,陛下在户部和兵部,也该有自己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