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财无定数(3 / 4)
渐湮灭了。
但李定宸显然是赞同这种说法的。他对这件事用了十二分的心,此刻历数从有记载以来的朝代直至如今的社会情况,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分析严明,最终得出结果,不论是人口还是社会总体财富,都是在不断增加的。只有中间战乱年代,会出现波动,但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商业运作十分复杂,朕也是一知半解,暂且不提。但天下财富会随着人口增长而不断增加,这却是一定的。”李定宸道,“好比一个人能种十亩地,多一个人就多这十亩地的收成。但是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办法。按照农事部编的《农事》小册子来种植,产量可增长二到三成。这多出来的粮食,也就是多出来的财富。”
他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也有些振奋,“而且朕也是近来才发现,如果说原本的财富百姓们更愿意死死的攥在手心里不放,那么多出来的在他们预期之外的部分,他们就愿意拿出来流通了。”
“所以陛下觉得,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使用各种办法增加粮食和其他必需品的产量,也就是增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让百姓们愿意将这些财富拿出来流通,如此循环往复,百姓的日子更好过,朝廷手中的钱也更多?”越罗做出总结。
“阿罗觉得如何?”
越罗拍手赞叹道,“奇思妙想,却又有理有据,亏得陛下能想出来。”
“其实先人早有这样的理论,只是不行于世罢了。朕也是近来总为军费发愁,又受到粮食增产的启发,这才生出了这样的念头。”李定宸笑道,“本来还没想得十分清楚,同阿罗一说,倒是清晰了许多。回头朕也写一本折子,请阿罗评定如何?”
“好啊。”越罗道,“说起来是善政,但不知陛下要从什么地方起这个头?”
李定宸的切入点,还是两个字:粮食。
他是打算从各地的常平仓入手。原本大秦各地都建有常平仓,收上来的税粮就放在这里,若遇到灾荒年间,则可开仓放粮,以平抑物价。原本也是一项善政,但自从设立之后,几乎没有用到过。
因为平时这些粮食就放在仓库之中不用,所以就有人打起了它们的主意。以次充好,在粮食之中掺杂砂石,乃至用陈腐发霉的粮食替换新粮,最大胆的甚至直接搬空了粮仓……这样的情况屡禁不止,时间长了,常平仓也就渐渐废弃,成了个摆设。
所以李定宸选择从这里入手,肯定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排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