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点子大王(2 / 4)
问题是,报纸上广告太多了,人家都不一定看,看也是打发时间,看过了就忘,每天那么多广告,谁能记得一个卖罐头的?
要是登报卖原子弹,卖大熊猫,人家指定能有印象。
情况介绍完,堂屋里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周万新看向梁一飞,说:“小子,听明白没?还是那句话,你真有好点子,解了燃眉之急,我拍板让你进厂子!”
梁义诚平时很支持周万新工作,两人私交不错,周万新也不能一点都不顾及梁义诚脸面,这么说,无非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只要梁一飞说一句‘没办法’,他也算能对梁义诚交代了。
包括梁义诚在内,谁都不指望一个16岁就坐牢,根本没有工厂经验的人,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
哪知道梁一飞想了想,却说:“周叔叔,我要是真能解决,我也不要进厂,现金奖励行不行?”
几个大人微微一愣,连梁义诚都忽然转头,愕然的看着儿子。
真有办法?
梁一飞平静的说:“厂子困难,我是职工子弟,按理说尽心尽力责无旁贷。不过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我才出来,生活没着落。点子真管用,我要有经济回报。”
周万新连续几次提到‘点子’这个词,让他想到上辈子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
《点子大王靠卖金点子卖出40万》
大概在92年左右,青年报报道了一个叫做‘张阳’的技术工的事迹,这个人即不搞生产,也不跑市场,就靠一张嘴皮子,为很多企业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点子’,前前后后赚了上百万,被誉为‘点子大王’。
一时间,全国都刮起了一股‘头脑风暴’,点子大王张阳也成为中国商业创意、营销策划的鼻祖。
94年春晚上,冯巩牛群以此为原型,编了一个小品:点子公司。
冯刚还差点拍了一部同名连续剧。
这位点子大王的自传‘张阳的金点子’,梁一飞上辈子在商学院读过,大多都是在后世看来就是很简单很常见的营销手段。
比如在海湾战争之后,把台灯做成飞毛腿导弹的形状;在水杯上加一个能提着的塑料拉环方便携带;把左右两只童鞋上,印上一个合并在一起能组成图案,以防穿错脚……
说出来好像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偏偏特别管用。
当时MBA的课堂上专门分析过‘张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