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走后门儿(2 / 4)
哥通融通融……”
怪不得张寡妇要在这个时候送鸭蛋呢,原来是为了他家孩子的事情。
今天白日里,张寡妇曾经替她的儿子报名,想让儿子参加民团,但刘学究却毫不客气的拒绝了。
之所以不让张寡妇的儿子成为李老爷的民兵,原因非常简单:张寡妇的儿子是年龄太小,才刚刚十四岁。
十四岁的孩子,而且长的非常瘦小,怎么好成为民兵?
所以,张寡妇就装了十几个鸭蛋,来给刘学究送礼来了,这根本就是行贿,希望刘学究可以看在乡里乡亲的面子上高抬贵手,让她的儿子加入到民团当中。
“我家的光景不消多说,刘家大哥是看在眼里的。”张寡妇用一种诉苦的语气说道:“我那个死鬼男人去世的早,家里四个娃娃全凭我一个妇道人家拉扯长大,这日子过的实在艰难……好在李老爷开了民团,也是个不错的路子。若是我家的大娃儿能报个名,不仅省下了家里的口粮,还能赚些谷子盐巴回来,我家的日子也就不那么紧巴巴了……”
张寡妇的想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绝大多数民兵都有这样的心思:大家做了李老爷的民兵,从来都没有保卫家园之类的想法,纯粹就是为了混一碗饭吃而已。
每个月两斗四升谷子,还有十二两盐,这绝对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薪酬。报名的人还会得到九尺黑布和一些棉花,等于是把穿衣的问题也解决了。
当初决定给每个民兵九尺黑布的时候,李吴山是打算让民兵们穿上颜色一致的“军装”,毕竟九尺黑布足够做一件非常肥大的遮腰大袄了,但他却严重低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那些人把黑布拿回家之后,根本就没有做成肥大的遮腰大袄,而是做成了短小的转腰小袄。如此一来,就可以省下几乎一半的布料,然后再用省下来的布料做成衣物给家人穿。
刘学究和他的儿子都是民团成员,领回来一丈八尺黑布,做了两件小袄之后又用省下来的布料给老二、老三缝了新衣裳,最后还用裁剪下来的碎布头拼凑出一件坎肩给老婆穿。如此一来,每一个家庭成员就都有新衣裳穿了。
这么干的绝不仅仅只是刘学究一家,看看那些满大街乱跑的娃娃们全能都穿着一水儿的黑衣裳就全明白了。
只要当了李大老爷的民兵,成为民团的一员,就能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这么美意的事情可不好找。
“张家弟妹,不是我不照顾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