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组朝廷(3 / 7)
,只要不违反大明律条,拥有人事任命权的长平公主可以任命任何一个官员,但事实上却很难做到。
她任命的官员必然是她信得过的人。
长平公主信得过的官员,皇帝……其实就是太后肯定信不过。
拥有最终确认生效权的太后必然会行使否决权。
于是乎,掌握着任命权的公主殿下只能换一个人选,然后再被太后否决掉……
如此一来,就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有任命权的公主不停的提名人选,而太后则不停的否决她的人选。
这样的话,事实上长平公主什么都做不了,而拥有最高权限的太后却不具备具体的执行权,同样什么都做不了。
比如说,长平公主大力推行的新税制,她可以制定具体的税务制度,可以任命执行的官吏,看起来好像权利很大。但是太后会同意吗?
若是太后不同意,所有的这些就永远都不会生效,只会陷入没完没了的扯皮,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都做不成!
什么都做不了朝廷,那不是一架空转的机器吗?
这样的朝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殿下顾虑的这种状况确实存在,但这已经是最优的选择了。”李吴山说的很严肃:“想必殿下已经知道了,这场兵谏并非是我的本意,如果殿下拒不接受,局面会更坏……”
所谓的兵谏,完全就是学生们的自发行为,而不是李吴山的授意,甚至连李吴山本人都需要为这次事变背书。
若是长平公主不接受这个条件,所谓的更坏局面就一定会出现: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再是谁掌握实权的问题,而是大明朝还能不能存在的问题了。
“皇权与治权必须分开,除了皇家的尊崇地位之外,我什么都保证不了。”李吴山说道:“殿下不必急着做出决定,可以慢慢思量,最好征求一下永王的意思,他显然比殿下更清楚什么才是大势所趋,我好要去会一会靖南公……”
学生兵一场奔袭战,给了黄得功当头一棒,虽然不至于说真的让黄得功伤筋动骨,也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在李吴山占据了绝对的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主动降低身段去找黄得功,其实就是试图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当前的难题。
二十多天之后,随着永王的“姗姗来迟”,大明王朝各方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作为最大的实力派,李吴山的意思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