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万国来朝(4 / 6)
其实吧,这些个当官的,若是说没有一个是清官,似乎有些偏颇,确实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但事实上谁的底细也不干净,屁股底下全都有屎。
工部之所以提议兴建数量超多的海船,是因为得到了很多造船厂的支持,这些人最喜欢朝廷大兴土木,好借机狠狠的赚一笔。
户部坚决反对,则是得到了远洋贸易商的大力支持,毕竟那些早已赚的山满海满的远洋贸易商还没有赚够,他们绝不希望朝廷分润这笔让所有人的眼红的利润。
官僚为资本代言,而不是考虑国家利益,这种事情在江南几乎已经是半公开的了。而且这些官员根本就不怕臬司衙门和三法司的人来查。
无论是富可敌国的巨商,还是身居高位的朝臣,全都精明似鬼,不可能象以前的那些蠢货那样直接捧着白花花的银子送礼,那根本就是授人以柄一查一个准,一个弄不好是罢官甚至丢掉小命的危险。利益输送也是一门学问,完全可以做到不显山不露水神不知鬼不觉。既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还不怕朝廷查起,甚至还能因此落一个“为民请命”或者是“为国筹谋”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大明朝的官员原本就是夸夸其谈的传统,“骗廷杖”捞名声的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现如今朝廷又取消了廷杖,愈发的有恃无恐起来。当官的大老爷为了老百姓的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惜冒着“君前失仪”的“巨大风险”和奸佞之臣当堂厮打,这事要是传出去,不仅不丢人,反而能捞一个很不错的官声,大家当然不肯错过!
退了朝之后,如同往日里一样,兴武皇帝再次来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问吉。
虽说兴武皇帝已经亲政了,翁太后早已“退居二线”,事实上却从来就没有省心过,始终在为儿子的江山操心着呢。
仔仔细细的说起今天发生在朝堂之上的争斗,太后不住的微微点头:
“这就对了!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只有群臣相争,才能愈发的彰显皇家威严。若是文武百官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团结如一,还真的不好说呢。万岁万万不可支持其中任何一派,就由着他们去争好了,若是国策正确,则是皇帝圣明无误,若是国策失准,则是群臣误国,到时候该囚的囚该杀的杀……”
任凭臣子相争,不仅不加阻拦,反而在暗中推波助澜,确实有利于皇家的统治,也更能彰显皇家的地位。若是文武百官都团结起来,无疑会形成很大一股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