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变(3 / 7)
话就可以做到的。
人员军队的调集,粮草银钱的筹备,方方面面都得要钱,不能有任何疏漏,而且要用很大一笔钱。
为了造几十条海船,户部都能和工部大打出手,组织远征军的话,那绝对会捅马蜂窝的。
朝廷拿不出这么一大笔天文数字的钱财,但远征却势在必行,而且李吴山那边已经给出了准确的消息,会在年底之前发动总攻,最后灭亡大食国。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绝对不会因为朝廷这边的银钱不凑手而又丝毫拖延……
长平公主知道远征不可避免,朝廷绝对不能置身事外,但却无力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确实犯了难。
但是,问题最终还是解决了,并且得到了朝野上下和“总理事务司”的一致通过。
这是自从政体改革以来,朝廷官僚和“总理事务司”配合最默契意见最统一的一次行为。
因为有人垫付了这次远征的前期费用。
浙江的潞王掏自己的腰包,去给朝廷打仗了。
潞王挑头,联合了浙商群体,拿出七百万两作为军费,资助朝廷出兵去“大食平叛”。
从名义上来看,这笔钱确实是潞王出的,其实他仅仅只是一个发起人,事实上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掏出来,全都浙商群体“赞助”的。
这也是潞王对于大明王朝做的最大贡献,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贡献。
因为仅仅只过了两个多月,潞王就一命呜呼了。
潞王的年纪确实已经很大了,八十多岁的高龄死了也就死了吧,朝廷给了很隆重的哀荣,这事也就算是过去了。但是关于潞王的死法,却众说纷纭。
有不少证据表明,潞王是服用了过量的“长生药”引发了中毒而死,而且死的非常不体面。还有人说,潞王是听信了方士之言,想要通过巫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结果却弄巧成拙害了自家的老命。
不管是哪个版本,都和“长生药”“方士”等等这些不体面不棺材的字眼儿有关,好在他已经死了。
潞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已经不重要了,本着“死者为大”原则,朝廷很正式的给朱明王朝这位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宗室上了一个很不错的尊号,这事也就算是稀里糊涂的遮掩过去了,只是给市井小民留下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但是,潞王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的死而彻底烟消云散,反而愈发的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