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句话也听不懂(2 / 4)
回老父母的话,此乃十年前的旧事,不足为人道。”见史知县对自己态度和蔼,心暗喜:猜对了,这史知县以前的学业和仕途果然坎坷。
作为知县,本地最高的治民官,史知县自然是安东县第一名人。自来此为官,他是何方人氏,以前科举名次如何大家早打听得清楚。逃到安东之后,周楠自然也动别人口听说过史杰人的来历。
明朝是个森严的等级社会,良籍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其士是第一等,也是掌握着知识的,有功名的读书人。你一旦读了书,考取功名可以得到国家税赋面的减免,可以见官不跪,算是跨入了特权阶级。
自己以前好歹也有过秀才功名,而史知县也是读书人出身。天下名教人都是一家,遇事自然会偏向书生一边。这也是周杨带着两个衙役来捉他进县衙时,周楠提出先要换身衣裳的缘故。至少,你穿一身整洁的儒袍怎么也做农夫打扮给人好感吧?
而且,据周楠所知,明朝的江苏乃是科举大省,尤其是在苏州府这种读书人如同过江之鲫的地方,说难听地扔一块砖头到街能轻易地砸一个秀才甚至举人。而江苏每年的科举名额有限,为了争名额,府一级甚至要加试一场,合格的才能去参加乡试。史知县四十多岁才了进士,还是三甲赐进士,估计学业也是不成的,难保当年在县学的时候没有当过学渣。于是,周楠故意将开革生员四字大大方方说出来,要的是史知县感同身受,他也是赌一把。
果然,这一赌却是赌对了。
问完周家兄弟二人的姓名来历之后,史知县一拍惊堂木,正式开始问案。瞪眼喝问:“下面所跪的周家庄周杨今日扭送你家兄长周楠来见本官所为何事?”
周杨今天气势汹汹地捉了周楠进县衙,本以为事实胜于雄辩。这个贼子冒充自己兄长,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也是一件小事。却不想,知县见了周楠之后和颜悦色,对自己却是声色俱厉,反显得自己像是被告,这究竟是怎么了?
他忙枪天呼地地大喊:“县尊老大人,小人有一纸诉状奉,状告眼前这个贼子。此贼贪谋我家田宅,觊觎寡嫂美色,竟然胆大包天冒充我家在辽东充军的兄长周楠寻到屋里来。虽说此贼与我家兄长模样有几分相似,但小人从小和大哥一起长大,如何看不出他身的破绽。今日扭送到衙门,还请青天大老爷为小民做主,依法严惩此恶贼。”
这边说着话,那边,刑房的衙役将周杨花了几十钱找人写的状纸递到史知县手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