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饭房钱有着落了(求推荐票)(2 / 6)
华是何等的出众。
国古典学史而言,总的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诗词乃是唐宋学的高峰,到明朝之后逐渐示威,虽有前七子后七子等十四位大家,可无论怎么写都脱离不了前人的窠臼,总觉得寡淡平凡。终大明一朝,除了顾炎武、吴伟业、唐伯虎有几首还算过得去的诗作流传于世,好象也没有什么好作品。
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嘉靖朝诗坛而言,好像没有出过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周楠所作的这首绝句虽然不唐宋先贤,却大有李太白之风,却是难得的品。史知县好歹也是进士出身,又来自苏州那种人汇萃之地,鉴赏力还是有的,如何不知道这诗的好处。
至于说周楠太恬不知耻,那是因为此诗第一句的史智群正是自己。史知县叫史杰人,杰人,才智超群之人,所以他的表字是智群二字。
周楠竟然以自己的名字入诗,把他史知县吹捧为登楼长啸,忧国怀远的贤人。为了拍自己的马屁,用力是不是有些过猛?老实说,史知县在安东县任懒政怠政,他这个亲民官做得实在不合格,如果此诗被官场同任听到好不被人笑话。
“可是,老夫怎么心还是有些高兴呢?”史知县暗自摇头:“看来,这人都喜欢听好话啊,本官也不能免俗。”
大明相起后世来说还是个大农村,识字率也不过百分之一,偌大一个安东县能够读书识字一两千出头。能够做出这种绝妙词之人,抱歉,好象还真没几个。方才听说这个周楠以前是县学生,县学生是什么人,本县的人尖子,由诗观人,可见此人身份不假。
大奸大恶之徒写得出这种气象宏大的句子吗?
化素养是通行证,知识是身份证,史知县摸了摸胡须,哈哈大笑:“过了,过了,当不起。诗词乃是小道,我辈名教人,经义才是最要紧的……恩……”想了想,这个周楠已经被开革了功名,终身科举无望,自己说这话也没有任何意义。哎,他才华出众,却运气不佳,简直是自己苏州前辈唐解元的翻版。
史知县心无限同情,道:“周楠,你起来说话。”
周楠正跪得膝盖疼不可忍,闻言大喜,忙站起来:“谢过老父母。”
周楠和史知县又是子曰诗云,又是什么登高爬楼的,旁边的周杨也听不懂,见史知县突然叫周楠起来说话,心感觉到一丝不妙,说不好这贼子今天还真把县大老爷给骗过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