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比文招亲(3 / 5)
线条,当真是亭亭如岭松,一派儒雅学子模样,得画舫很自然地融入安东县读书人的团队之,并没有丝毫的不协调。
只见,船舱有二十多个士子,都是青衣高冠,质彬彬,有的人甚至还穿着澜衫霍然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这些人大多十七八岁年纪,最大的超不过二十五。显然,整个安东县年轻一代的人尖子都被这条画舫一打尽,未来几十年本县的脉尽汇于此。
舱设了三张大圆桌,美酒佳肴琳琅满目,士子们或站或坐,竭力展示风度翩翩的俏郎君风采。
周楠虽说很自然地混进读书人队伍,可还是显得非常突出。古代读书人大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又没有健身意识。又整日伏案,不是瘦如豆芽是大腹便便。他从辽东到淮安万里路走下来,面都是健康的光泽,又身材匀称,想不被人关注都难。
翁春是县学生,年纪又最大,算是一众青年士子为首的几人。他的发妻前年难产去世,一直没有续弦,今日来赴乘夜宴,自然是有想法的,所以方才跳得最高叫得最响,想的是引起梅二小姐的关注。结果,自己出的题目引起公愤,心正气恼。见一个陌生书生走船来寻了个空位坐下,一言不发之顾着提筷子吃喝,连体面都不要了。心好:县诸生我都认识,这人却是谁?
翁春的眉头皱起来,走到周楠身边:“恕在下眼拙,以前从来没有见过兄台,还敢问姓甚名谁,家居何处?”
听到他问,所有人都是一静,将目光落到周楠身。
周楠停下筷子,展眉一笑,道:“路过此地,见主人置酒高会,谈诗论道,又许下不菲的彩头,且过来试试运气。至于姓名,不说也罢。”他到现在还没有吃晚饭,前几日除了刚到周家庄吃了一只鸡之外,平日里都是以稗米充饥。口别说淡出鸟来,只怕连洪水猛兽都有了,正痨得厉害。画舫的主人家的厨师不错,水晶肘子烧得非常好,算是将肚子里的谗虫压了下去,此刻他的心情极好。
以往那个周秀才身负人命重案,在安东县士林也算是一桩特大丑闻。读书人最重名节,所周楠直接报名号,搞不好立即被人赶下船去。别说夺宝,搞不好还会被主人家的恶奴打破头。这个风险,周楠是不肯冒的。
翁春的眉头皱得更紧,听眼前这书生的应答,看样子是外乡人,否则口音不会如此古怪。今夜的宴会,大伙儿都提起精神欲在梅二小姐面前好生表现,以才打动放心,做梅家的乘龙快婿。
再座二十多个未婚青年士子,大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