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咱也是大明纳税人了(3 / 4)
昨天周楠献诗将史知县做登楼长啸,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士。史人杰回到后衙之后,越品味心越是得意,越是心怀激荡。只恨不得立即登城门楼子,喝一壶好酒,吹吹一凉风,成一段佳话。
今天他看周楠也越发的顺眼,赞了一声:“不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治家之道,不愧是读过书的人。既然有你求情,周杨这三十棍暂且寄下。你这个做兄长的将兄弟领回家去,好生管束。”
说着话,他又打了个哈欠,立即有一个书办适时喊了一声:“退堂!”
这次身份危机这么以一种叫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方式结束,周楠去户房落了籍。明朝的县一级衙门设有礼、吏、户、兵、刑、工六房,对应央六部,户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本县户口和钱粮。
出了衙门,看了看天色尚早,现在赶回周家庄还来得及。等在大堂外面的众乡亲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
“楠哥,这下好了,虽然大老爷说的话咱们也听不懂,不过,仿佛、好象你的户口问题解决了。”
周楠微笑这点了点头:“是的,我是周楠,周秀才的周,楠木的楠。”
众人一笑:“咱们都知道,毕竟是从小在一个村里长大的,谁敢再说你是假的,咱们跟他急。”
七叔公咳嗽一声:“大伙儿有话路说,再耽搁天黑了,路仔细有人被狼叼了去。”明朝的淮安虽然开发程度高,可还是有许多荒地,生态也好,野兽倒不鲜见。除了野兽,说不好还有作奸犯科的歹人劫道,所以,天一黑,路基本看不到人。
“那是,得快些走,回去吃了,狼不狼且不说,家的母老虎可是要吃人的。”
“放心,有楠哥买的什物儿,家的母老虎算是精钢也化为绕指柔。”有人拍了拍自己手的包袱。
昨天从梅二小姐的诗会夺了彩头之后,本着山打猎见者有份的原则,又觉得搞好邻里关系对自己有益无害,周楠很大方地掏了一两银子递给七叔公,请他安排大家使用。庄户人家难得进一次城,怎么也得给家里人带写礼物回去。一两银子购买力不错,基本人人有份,都是些针头线脑一类的得用之物。
众人都发出一声哄笑:“是极是极!”
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周杨怎么没来?”
七叔公喝道:“这个畜生,为了田产连自己兄长都害,让他死在外面好了,咱们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