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帝国两派之争(2 / 3)
有的人希望首辅集权,有的人不希望首辅集权。
“宋尚书所言,本官不敢苟同,当年陛下集权于首辅,以首辅代陛下而决策行政事务,集权于一人方便办大事,但又不至于君王累于案牍!若此归于万民,如何行大事?朝堂之即便有禄蠹,尚有都察院与东厂监督之,尔等之建言无非是想商人参政而已!
可是,一旦商人参政且控制朝政,张某想问,而今如果真免了北方与关外之农税,如果商人再通过两院制定减税法案,要求朝廷税赋缩减到崇祯十七年以前,数百万军队以及武百官和数万学子的供养以及每年达数百万银元的教育经费与科研经费,如何维持,我内阁如何才能一边秉承你们两院的减税旨意一边又要办成这些大事?”
张煌言这么一质问,帝国经济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家勤回了一句:“你是首辅,自然是你想办法,如何腾挪如何周转如何想出敛财之计,你们内阁自然有办法。”
“王主任!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设立了两院,立法规和定税赋的权力在你们手里,你让我做首辅的如何想办法敛财,我又没兵,难道还能拿枪逼着你们不成。”
张煌言大声呵斥了起来。
“其他大臣还有什么意见”,朱由检这时候问了一句。
作为皇帝,他其实很喜欢看着大臣们争吵的样子,在他看来,这也许是大明最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之一,不会因为自己这个皇帝站在这里,而群臣如同一群木偶一样只知道点头称是,说些不痛不痒的太平话。
通过官员们的争吵,朱由检能发现很多问题,也能发现官僚集团和资本集团的代表到底想要什么。
大明从三杨以来,便是内阁与百官展开着斗争,以万历以来最盛。
皇帝基本不管事或者搞平衡,司礼监到底是内廷机构除了少有的几个太监,大多对政治兴趣不大,且也基本是皇帝的影子,因而内阁与百官的斗争在大明更多是集权与民主的斗争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大明的官们除了入内阁的外,很多官员很不愿意被内阁管着,因为一旦被内阁管着等于被皇管着,他们会不自由。
至少不能自由的用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仅仅是言官不喜欢被内阁管,各部堂官也是一样。
没有内阁管的他们是某一个行业的最高决策者,想怎么来怎么来。
多了个内阁,他们等于多了个决议机构,还得听着内阁的指挥棒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