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章 孙可望的盘算(2 / 4)
则认为明金差距太大,金国不该对关东存在幻想,而是应该将重心西移,给予西域同关中一样的政治地位,用同样的资源甚至更多的资源来经营,继续向西扩张,而不是调头回来。
这一派势力便单薄一些,基本就孙可望一人,虞胤也勉强算半个。
这两条路线之间,其实是有冲突的。孙可望作为向西派,希望金国能留给他更多的资源,用于经营西域,然而朝中由向东派主导,使得孙可望不得不给关中输送大量的毛皮和牛羊,限制了他在西域的发展。
不过,孙可望在路线上与金国虽有矛盾,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此,他也离不开关中。
孙可望能将西域各部整合起来,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有丝绸之路存在,而丝路的关键就在关中,所以孙可望领兵前来。
保护丝绸之路,让他能获得关中的物资,同时能将从印度、波斯、东欧的货物运来关中出售,保护整个贸易网络,是孙可望出兵的唯一理由。
只是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这次明朝来势汹汹,加上金国经济遭受重创,却又让他不敢冒然参战。
清晨,白杨河两岸,牧草芬芳,营盘内炊烟袅袅,孙可望领着部将站在青头山的山腰间下望,眺望远处嘉峪关的方向。
“王爷,大军再此驻扎以有半月,这进又不进,退又不退,却是为何?”一旁心腹部将张胜,顺着孙可望的目光眺望嘉峪关,有些担心道:“万一朝廷打胜了,怕是会责怪王爷,而朝廷打败了,失去关中,那我们在西域的丝路也将难以为继啊!”
张胜的话,说出了身后李企晨等将的担心,其实他们心里,还是希望与明朝一拼的。
孙可望眺望东面,却叹了口气对张胜道:“本王自起兵以来已经是几起几落,今日好不容易在西域建立根基,却着实担心再次失去。”
从崇祯三年,1630年开始随着张献忠起兵,到如今已经过去28年。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孙可望起起伏伏已经好几次,其中大的起伏,四川一次,云南一次,而这一次是他第三次崛起。
人说事不过三,他心中有所预感,如果这一次再栽跟头,那估计就再也没有重新爬起来的机会。
这一是,他不可能连续四次好运,二是,不觉间他也快年近五十,没有时间给他再次崛起,他也没有那个精力从头再来。
他这话让张胜这样的西军老人,能感同身受,却无法说服李企晨等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