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两场战争(3 / 8)
华的光复战争也不是在会议桌上决定胜负的,至于为了达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进行的无数斗争,我就不说了。
我所以要提这些话,只是为了要表明您的意见,公爵阁下,尽管毫无疑问应当收到尊重,然后却无法在大中华国的历史和世界其他各国的历史里找到任何证明。十七年前德国并不是去凡尔赛参加会议的,他们没权讨论,而是去听任战胜国处理的,这种屈辱比汉族在满族统治时期所受的屈辱都还要大……”
戈林的讲演针锋相对,尤其反击杨锐关于“和平是德国的财富而不是相反”、以及“必须通过谈判来解决当今的问题”这两个论点。虽然杨锐不再是中华总理,但他却是公认的缔造伟大中华的元勋之首,是以戈林的讲演惹得在场的中方大使馆官员一阵不快。
“总理先生,我不是反对战争,我只是在反对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杨锐在戈林讲演完毕如此说道,而后就向威廉三世施礼告辞了。这一句话如同子弹一样戳在戈林心里,让他面容扭曲——战后十多年来中国所创造的工业奇迹虽说是中国人的智慧体现,但每一个工厂背后、每一个基础实验室内都有数不清的德国人。虽然仅仅是基础研究,但依靠这些零散的信息,戈林还是能知道中国的军事潜力。
如果中日德联合进攻苏联,那么有战争有八成以上的胜利把握。瓜分苏联后的中德日三国休养生息数年即可称霸世界,这仅仅是时间问题。
这是戈林为德国构想的大战略,但却不被杨锐认可。从地缘角度上说,即便俄皇不复辟,布尔什维克下的俄国也要比德占俄国好。布尔什维克统治下的俄国是在腐烂,腐烂的结果就是解体,而解体的零零碎碎自然会落到中国的碗里——欧亚运河、也就是高加索、顿河地区将独立,广袤的西伯利亚也将独立,他们都会成为亚洲联盟的一份子。
而德占俄国必定会改变俄国现在的政治生态,被奴役的民众会从斯大林集体农庄中解放出来,斯拉夫民族将恢复元气。挽救这样一个强邻的文明生命,简直是老寿星吃砒霜——如果没有布尔什维克,斯拉夫人的生育率会出现负增长?如果没有布尔什维克,解体后的俄罗斯会散沙的让一个克格勃小特务像刘邦那样乘乱而起,成为国家总统?布尔什维克确实建立了强盛的工业和军队,但,斯拉夫民族的元气也被他们提前透支光了。
戈林是军人,但军事永远是民族竞争的低端工具。有些战争,输了就是赢了,而有些战争,赢了其实是输了。领土和资源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