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火气很足(3 / 7)
咦了声,道:“小杨先生被免了童子试?你们保安的县令,可是写了公文直接让你去找刺史的?”
杨泽点头道:“是啊,有什么不对吗?”
向张氏皱眉道:“你们县令应该不是走的科举吧,不是文人出身,对不对?”
杨泽大奇,道:“这你都能猜到!我们保安县的吴县令确实不是科举出身,他是因有战功,所以被提拔当的县令。”
“怪不得!”向张氏道:“那小杨先生你听我一句劝,你最好在找刺史之后,再去见见长史,否则就算刺史准了你直接考秀才,你也一定考不中的!”
杨泽大吃一惊,道:“这是为何?我没得罪长史吧?”
向张氏微微一笑,道:“武将们的事好说,直来直去,可文官们的事,那里面弯弯绕绕的,可是让人头疼呢!”
她见杨泽满头雾水的样子,便解释道:“如果你是过了童子试,那直接去找刺史是没错的,可你是免了童子试,这就要有公文留底,以备日后查证,而那长史是刺史的佐官,这种公文是要先经他手,他批了,才能转给刺史的,你跳过了长史,直接去找刺史,长史必定认为你不把他当回事儿,削他的面子,那他一定不会让你中秀才的,要知道主管考试的学政,不怕刺史,就怕长史,要是长史说你不行,学政多大的胆子,敢说你行呢!”
杨泽愣了片刻,道:“对于官场上的事,我一无所知,还以为只要有了县令的推荐信,就一定能办成事儿呢!向大嫂,你要是知道这些,可否讲给我听听,也免得我无意当中得罪人!”
向张氏点了点头,给杨泽详细解说起来。
原来,大方帝国的朝廷为了防止地方官权力过大,尤其是刺史这种主政一方的权力太大,所以实行上下制约的制度,也就是说刺史的权力要有别的官员来制衡,而这个官员,就是长史。
做为刺史的佐官,长史平常帮着刺史办事,可长史却有一项特权,那就是负责写州内官员的考评,刺史的考评当然不用长史写,哪有佐官写主官考评的,可除了刺史之外,其它官员的考评却统统归长史写。
州里的学政是管考试的,直接向刺史负责,不归长史管,可学政的官做得好坏,是该升还是该降,那考评却是长史写的,所以学政能不怕长史么,长史要是冲哪个考生歪歪嘴,那这个考生在长史的任期内,就休想得功名!
所以长史这个职位,由好好先生来当,那是个很讨好的官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