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曲秦殇(2 / 4)
,一座亭子坐落山顶,亭中早有人在饮茶,清晰的古筝乐曲在环绕,丝毫没有杀伐或者严肃的气息,让某些人感到有些惊讶,这与他们事先想象的会见方式很不相同。
队伍等顿了一下,霜命令甲士在下面等候,复而示意汉国来的客人跟上。
刘彻完全琢磨不透了,他的脚步顿了一下,随即又往前走。
亭,它是提供路人休息的场所,但是在古时候亭只设立在道路旁边,汉家因秦十里设一亭,没有任何先例表明亭也可以设立在城池的范围里面。城池?有先例说明城可以围着山建造么?世界上没有先例的事情多着去了,古人的思想限制较多,看到难免讶异。而鸿台似乎不是平常人所能进的地方,或许不应该称呼山顶的建筑叫亭,应该称呼为雅间?一个没有墙壁的雅间……
所谓亭,人所安定也!刘彻由此猜测林斌不想一见面就谈正事,这一次见面只是试探,他收敛心神继续向前。
林斌不懂音律,因此没有专著倾听,他只是安静地听着吕炎、蒙诏、郑元、贾卓在低声交流,而韩安国这一次没有出现,原因是韩安国不想找不自在。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李斯在说什么东西?他在愤怒,借音律的形容对发布逐客令的嬴政表示愤慨,说当权者没有包容心,不但不懂得珍惜人才,而且一书逐客令大大得罪了人才,以后秦国要完蛋了,这么好的音律不会再有人去欣赏和弹奏了。
蒙诏和吕炎是先秦人,他们对古筝的热爱超乎想象,因此在音律的交流上两人一直占着主导地位,郑元和贾卓原先还能插上几句,最后他们也只能像林斌那样安静地听。
乐手现在弹奏的是秦殇的主旋律,演绎的是秦军一统六国的节奏,吕炎和蒙诏停止谈话,他们闭目欣赏,偶尔扇动的眼睫毛正在述说此刻他们的心情。
不懂音律的人无法从音乐里面去幻想音律带来的画面,从某一个方向来讲,林斌的想象力的确是不怎么丰富,他的注意力也不在音律上面,而是在即将走上来的那伙人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