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都血战(3 / 6)
的到来而吓倒,相反他们在忽必烈的统领下激发了斗志,与我们展开了一场力量悬殊的大战。”
“当那些漂亮的嫔妃们挥着武器向我们砍来时,我们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我们压根就不相信象她们那样娇滴滴的娘们会有多大的威胁,甚至我们根本就不屑与他们交手,有意避开她们。没过多久,我们就意识到我们轻视她们的存在是一种错误,我毫不毫犹豫地下达了杀掉她们的命令,不少妃子因此而香消玉殒。”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力量悬殊的战斗,他们的装备没有我们精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优秀士卒没有我们多,但是他们仍然做到了让人难以相信的事情。要不是我亲身经历,我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们会有那样的壮举!”
“打到后来,我们用光了手掷式铸铁炸弹,火铳不再鸣响,炸药包也用光了,整个皇宫变成了修罗屠场。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狠下心来,下令放火,皇城一片火海,而我们还在火海里拼杀。”
顿了顿,赵赵佥接着说:“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想最重要的因素是忽必烈的个人因素,尽管我们处在敌对立场上,我还是不得不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统帅,他具有那种把懦夫变成勇士的可怕魅力。这种魅力是每一个杰出军事统帅必不可少的才干!”
诚如赵佥所言,造成这种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是忽必烈的英勇行动,对于这点李隽也深表赞同,李隽说的是“忽必烈的个人英勇行为使得原本该结束的战争又要持续下去。对于整个战争的走向来说,虽然无法改变其结果,但是使得过程更加曲折和漫长,我们要经历的艰艰辛更多,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很不幸!可是,平心而论,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忽必烈个人的极大成就,他最终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无愧于一个伟大的统帅!”
“要是金军围困汴梁时,徽钦二帝也有如此的胆识,能有这样精彩的表现,就不会有‘靖康耻’,就不会有坐拥半壁江山的屈辱历史延续百年之久!”
这是赵佥和李隽对忽必烈的评价,事后,忽必烈多次当着群臣之面盛赞玄甲骑兵在这一战中取得的成就,他说的是“以往,我们自大惯了。四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处于优势,我们的军队比南朝的军队更加英勇善战,我们有更多的骑兵,我们有经过战火洗礼的优秀将领和军官,我们有更加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在对南朝的战争中我们不断地取得胜利,而南朝屡战屡败。我们就自认为无敌了,不把南朝放在眼里了。”
“事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