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都血战(5 / 6)
的人已经死于玄甲骑兵之手,但是,要想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那也不现实,至少要半天时间才有可能结束战斗。
“那好。”亲兵队长喘口气,道:“赵将军说了,要是将军不能在半个时辰内解决忽必烈的话,就马上撤出战斗。”
赵佥一下蹦起来,问道:“这是为什么?”
亲兵队长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接着说:“赵将军还说了,要是将军不能在半个时辰内撤出大都,就等着鞑子来给赵将军收尸了。”
到此,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蒙古人的援军到了。赵良淳是个优秀的将军,能有办法拖住蒙古人的军队他是断然不会放弃即将到手的终极胜利,他下达撤军命令,不用想都知道情况是万分危急,一刻也不能担搁。
赵佥脸色数变,沉思了一阵,问道:“赵将军在做什么?”
“赵将军在给将军守城门!”亲兵队长有点无奈地道:“赵将军不愿跟着军队撤走。”
赵良淳的意思非常明白,意思是说赵佥你看着办吧,是我们抓住忽必烈,还是我们给鞑子乱刃分尸,都由你决定,我是决定好了,和你同生共死。
“赵将军高义!”赵佥赞叹无已。
亲兵队长道:“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朝廷还需要将军,也需要玄甲骑兵。”
亲兵队长追随赵良淳日久,对赵良淳很是了解,他说出来的话可以理解为赵良淳的意思,赵佥深明此理,无限惋惋惜地道:“命令,撤!”
命令一传达下去,玄甲骑兵开始整顿队形,有序撤离战场。
“忽必烈,我们在中原见!”赵佥很是不服气地道:“忽必烈,你走狗运。”
忽必烈长声大笑道:“赵佥将军,好样的!朕不会让你失望,我们在中原见!要是你能安然回到南朝的话!传朕的旨意,追!”率领人马从的追了过来。
事后,赵佥才明白赵良淳为什么会下令撤退,是因为蒙古二十万大军向大都驰援,要是他们再晚走一个时辰,就不可能撤出大都。
这些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够到来,是因为巴布尔,贴木儿,桑哥他们的行动造成的。当他们好不容易聚拢的散兵给赵良淳碾成了碎片,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而是在寻找新的解围方法。他们略一商议,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以他们现有的力量,想收拢在大都的散兵来解围的话,说不定忽必烈早就成了阶下囚,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马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