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大获全胜(3 / 6)
现和以往一触即溃的宋军没有什么两样,只顾着逃命。
这种事情,在阿术和张弘范记忆中,那是宋军的专利,而现在这一切都变了,变得让人难以接受,昔日屡败的宋军现在是强大无匹,勇往直前,而昔日无坚不摧的蒙古军队现在已经是胆小如鼠了。
二人对视一眼,仰天长叹道:“天乎!天乎!苍天,能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英难子孙不能创造成吉思汗那样的辉煌?”
成吉思汗的成功,固然有他卓越的军政才干,被当时人公认为最有可能夺“鹿鼎”之人,正是冲着他一代天骄的气魄,不少人归顺了他,使得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是一个很奇怪的产儿,一方面他的血腥、暴行让他身边不少人反感、反对。可是,这些人对他又是忠心耿耿,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出生入死。比如郭侃的祖父郭宝玉,此人文武双全,给成吉思汗提出了“先取西南,再经略中原”的战略建策,这一建策给很好地执行了,蒙古人先灭了西夏,最后再取中原。
还有耶律楚材,此人虽是契丹人,却久受汉文化影响,比起那些蒙古人富有更多的仁心,给他从蒙古人的屠刀下救出的百姓不在少数。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也应成吉思汗之邀不远万里去到西域,与成吉思汗相处数月。后人对于此事一再牵强付会,说成吉思汗是为了求长生不老之药,其实是误会。长春真人其人有很高的才情,也许行军打仗他不善长,但是说到治理国家,收拾民心,要不是当世第一的话,也是相差无已。宋金两国多次征召,他都不出世。唯成吉思汗多次力邀,才西行。究其原因,无非是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很可能“夺鹿鼎”,他给成吉思汗出了一些收拾民心方面的策略,给很好地执行了。
当然,另一个原因就是成吉思汗还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他生活的时代金国已经没落了,“猛士已不复在”;西夏衰弱了,南宋更加愚蠢了。就是这样,他的征服战争也是几经起落,多次是险胜。最危险的莫过于两次,一次是进攻金国在野狐岭一战。当时,金国投入四十五万大军,而他只有十万,整个形势对他是很不利,他很可能全军覆没。然而,他却胜了,胜得很漂亮。
究其原因,一是金军统帅的愚蠢,没有用好这些军队,更有一支十五万人的军队在两军大战之际逃离了战场。另一个原因是成吉思汗杰出的军事才干,他知道他的军队无法战胜四十五万大军,他集中所有的军队直攻金军中军,一举击溃了金军中军,用三十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