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围歼旭烈兀(一)(4 / 6)
他的话立即引起了清风子的兴趣,问道:“廖将军,遗憾从何而来?”
“道长有所不知,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吃汤包,固然有将士们的功劳,也有皇上的功劳,更有祥甫和履善的功劳。”廖胜功解释道:“特别是祥甫,为了筹措军费,他的华发多了许多,看着就让人心疼。要是他能坐在这里与我们一道吃这汤包,估计他的华发都会变黑。”
他的话当然不能理解成李庭芝是食客,见了美食就乐不可支,而是说要是李庭芝能在这里与他们同吃汤包的话,那是对李庭芝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李庭芝宵衣旰食,为的就是光复汴京,汴京光复了,在汴京吃汤包,其意义非常之大,李庭芝必然是开心无已。
他的话一下子让众人的胃口大减,再也没有了食欲。这很好理解,他们在这里大快朵颐,而最应该得到肯定的李庭芝却没有吃到,他们哪里还有心情再吃。
李隽笑道:“你们不必内疚,朕已派人给临安送了一批灌汤包过去,要祥甫给朝中大臣们都分发一些。高将军和柳将军那里也送了一批过去,要他们给有功的将士们分上一些。陈宜中那里也送了一批过去。我们能坐在这里吃汤包,是全体将士们的功劳,是朝中列位臣工的功劳,我们不能独享。”
唐明皇为了讨好杨贵妃,从广东送新鲜的荔枝,被人讥笑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隽给李庭芝他们千里送汤包,虽是距离遥远,破费在所难免,但是清风子他们是绝对不敢把两者联系起来,因为这是对李庭芝他们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与其说是送吃的,还不如说是送的喜讯!
“皇上!”解晋他们是感动无已,难以言语。
李隽笑道:“你们别只顾着说话,吃吧,吃好了,我们还要商量大事呢。”解晋他们胃口大开,猛吃起来。
清风子赞叹道:“皇上不饰过,不掩功,德过唐宗。”
这话的意思是说李隽记着臣子们的功劳,承认臣子们的功劳,给予臣子应得的奖赏,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历史事件让人叹惜,他们的失败不是在于失败之时,而是在于成功之际,究其原因在于帝王居功,不承认臣子的功劳。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感叹之词“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比如,越王勾践成功之后杀文种。
而能记住臣子的功劳的皇帝,恐怕要数唐太宗了,他对功臣不是学汉光武帝刘秀的做法“退功臣,进文吏”,而是重用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