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临行(下)(5 / 6)
单的纳凉,也都是颇为有意思的景致。
钱塘水边有一排大树,夜风拂过水面落在水边的时候,带着几许清凉。
人们聚集在水边的树下,远远近近的,十余里长的河岸边到处都是人声。
三五成群,或者一个大家族里的人们。大家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一些富人会随身带着茶炉,也带了水过来,“咕噜噜”地煮一壶杀,邀五喝六地喝。也有的下棋的,正战到酣时,周围围了一群人,脸上的表情都是紧张兮兮。不过眼下观棋不语真君子,即便他们心中焦急,但是嘴上都是紧紧闭着不说话。有人抱了瓜,去水边洗干净了,随后一刀切开……甚至还有人带了家里的戏班,咿咿呀呀的唱着曲。围观的人们时而喝彩,时而惊叹。
一个简单的乘凉,也闹出了极大的动静。夏天的时候,这便是钱塘江边很有特色的场景。甚至时间长了,又成了规模,一些找到商机的小贩过来兜售些东西,也为这热闹的气氛增加了一些点缀。小孩子们围绕着捏糖人的老汉,吞着嗓子,蹦蹦跳跳地有些急切。
当然,这样的气氛里,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钱塘江上的那些逡巡而过的画舫。无论哪个年代,风雅都是同经济条件互相关联的。越是富庶的地方,人们解决了温饱,都会将目光转到这些事情之上。杭州钱塘江上的青楼行业,也是出了名,比之秦淮河,也未必差多少。才子佳人们,在水面之上演绎着一个时代的繁华一景。江边生活的场景铺垫过去,将所有的一切烘托到了一个巅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并不是说说而已的。仅仅一个夜晚的水边场面,多少就能看出一点东西。
在离喧嚣远一点的地方,一间庭院的厢房之中点着灯。白素贞将手中的一封信放下来,很难说的清楚她是什么样的表情。
这封信是刘余帆派人送来的,所说的是她离开了岩镇之后的一些事情。信不长,如果是看到话,这些时间也足够反复看上数十遍了,但时间过去,她的目光依旧死死地盯着纸页不曾移开。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任性一下,但是这样的任性终究是有了坏的结果。
后悔、歉疚、担忧……或是其他的复杂情绪,到得后来她摇摇,伸出素手微微捋了捋鬓角,随后无声地叹了口气。
还好人没什么事……她这般想着。以后很难见面,那边大概也恨死自己了吧?如果这样,其实也很好……
女子目光微微有些迷离,此时所想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