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宁武血战(2 / 4)
,内阁就提出一个缓冲方案:请吴三桂之父吴襄进京担任中军都督府提督,由皇上召见他商定战略大计。当然,这商量的结果上文已经叙述了。因为凑不出粮饷而无疾而终。
接着就是朝廷各位大臣们的相互扯皮,还有京城抵制捐输、组织逃亡等乱相了。可是这般议来议去,却议而不决,却白白浪费了勇将周遇吉,以及他所率领的数千将士。
周遇吉,辽东锦州卫人,善骑射,少入伍,是凭借累累战功从士卒一步步升迁为统领三千人马的京营游击的。当时京营将领很多都是靠走门路、拉关系取得职位的官宦子弟,有的甚至连马都不会骑,更别说带兵打仗了。可是他们却还看不大起来自基层行伍、性格又忠厚耿直的周遇吉。
而周遇吉就劝说他们说:“各位都是娇生惯养的纨裤子弟,大敌当前的时候,怎么能肩负起保卫京师的使命。为什么要白白享用朝廷的俸禄,不抓紧时间操练武功,为以后抱效国家尽早做些准备呢?”可是他的这一席推心置腹的话,反而招来同僚们的嘲笑。
之后,周遇吉随兵部尚书张凤翼与清兵连续作战,为保卫京师立下汗马功劳,被连进二秩,晋升为统领七千兵马的前锋营副将。其后跟从孙应元、杨嗣昌、刘元彬等人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因为劳苦功高,被朝廷破格加封为太子少保、左都督,所以素有“战将”之称。
由于原山西总兵许定国在崇祯十五年因犯罪被处绝,所以朝廷就委派周遇吉去接任此职。授命于危难之际的周遇吉赴任后,淘汰老弱残兵,修缮兵器,训练队伍,积级备战,使山西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大幅提高。
而宁武关即是山西总兵周遇吉的官署和家宅所在地。又与明内长城线上著名的偏关、雁门合称外三关,故俗称“凤凰城”。城外山冈之巅,烽台星罗密布,关山、烽火接连不断,壁垒森严。此处以重兵屯驻,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
所以当李自成在经过太原后,大顺军继续挥师北上,连下黎城、临晋、潞安、忻州等城,须臾,就兵临周遇吉管辖的山西镇长城防线的代州城下。
于是周遇吉就凭借坚固的城池对李自成的大顺军进行阻击,并派兵潜出城外奋勇撕杀,接连杀死大顺军数千。可是在代州坚守数日之后,因粮尽援绝,不得以率军突围后退保宁武关,大顺军也紧跟着尾追而来。于是,一场惨烈的宁武保卫战就此打响了。
六月初五日,大顺军逼近宁武关下。可是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