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步步紧逼(2 / 4)
们对于将要来到的大战都是相当兴奋,他们都迫不及待地准备与关宁铁骑展开殊死搏杀。
在整个大明朝,陕北的三边军一直是雄冠天下的首号强军,而这也是出身于三边军的,李自成等大顺军将领的骄傲。可是到了明末,随着辽东李成梁的辽东铁骑异军突起,那首号强军的名声已经逐渐被辽东铁骑给夺了过去。
所以李自成等人一直很不服气,他一直想要碰一碰这闻名天下的关宁铁骑。因此,如果这次大战大顺军赢得是干净利落的话,那大顺军就是名符其实的首号强军。
还有一点也很奇怪,在李自成和吴三桂这些人的眼中,他们都认为自己的部队是强于吴世恭的汝宁军的。这也是因为汝宁军出身不好,是内地部队而不是边军,但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汝宁军——太富裕了。
在李自成和吴三桂他们看来:汝宁军的战斗力应该是差上他们边军一筹的。只是因为有钱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和精良的盔甲兵器,才使得汝宁军的战斗力能与边军持平。
可就在大顺军积极备战之时,李自成却意外地遇上了山海关士绅、儒生李友松等六人组成的使者团。而这些使者都是吴三桂派出的,他们带着降书和犒劳品迎候李自成大军,表示投降之意。其实这是吴三桂想要拖延时日,等待清军的到来。
与此同时,吴三桂再次派出使者,疾驰到清军营中,要求清军遵守承诺,快些来汇合,联合与大顺军进行作战。
而在此封求援信中,表现了吴三桂对联清击顺这一重大问题的基本立场。在此信中,吴三桂屡称明朝为“我国”、“我朝”,称满清为“北朝”。也就是说,吴三桂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满清求援,请兵之目的是“灭流寇”,并使明朝得以“中兴”,而不是让清入主中原。
但吴三桂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答应清军在消灭农民军之后,将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为对满清出兵的酬谢和报答。
并且吴三桂还到处散发传单,大造复辟舆论,宣扬“周命未改,汉德可思”,“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并煽动士绅官僚为崇祯皇帝服丧,并获得了附近大部分亡明朝官僚士绅甚至部分儒生的同情或支持。在舆论上做好了主动邀请清军联合作战的准备。
可是吴三桂的一番努力却未获得丝毫成效。首先当大顺军接近玉门时,李自成发现吴三桂派去接洽投降的使者妄图脱逃,这就立刻把吴三桂假投降的真实意图暴露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