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新朝新政(四)(2 / 3)
的选举产生御史。而御史将有豁免权,而且也能制定大平朝的法令。而资深御史,能担任地方巡抚或者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如果能获得重臣的联合提名,于是甚至能直接入阁。
其实御史台和重臣议政团已经演变成为事实上的上、下两个议会。这两个机构将和大司寇组成的大理寺一起,形成三权分立。
虽然大平朝的君权受到很大的削弱,但是吴世恭也要在文官中形成三股平衡的团体,防止将来有独裁政治的发生。
而在这些天的会议中,很多重要的内容都将在以后,被编入《穹源大典章 》中。而大平朝也将在以后把《穹源大典章 》中的内容定为国策,一旦要修改或者增删,必先召开大议政会议进行讨论、投票。
这既能不死抱着“祖制”,防止以后这些“祖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也能定下原则,让国政有法可依。实际上,《穹源大典章 》就是大平朝的宪法,而大平朝也将向君主立宪制的方向转变了。
而在最后,吴世恭又宣布了《三年治国纲要》。而在这《纲要》中,吴世恭就以首辅的身份,向天下百姓承诺了十二项在三年内要完成的事务;二十一项想要长期完成,但在三年内要有明显进展的事务。
从此以后,大平朝的每届政府都遵循了此惯例,在就任伊始,首辅必代表整个内阁,向天下百姓宣布《治国纲要》。这也是让天下百姓监督政府,让诸相努力执政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吴世恭的心中很明白,随着大平朝的延续,君权将越来越旁落。最终,大平朝的皇帝就会像现代社会的国王一样,完完全全成为一个“虚君”。
可是吴世恭更明白:皇权和富贵性命不可皆得。毕竟自己未来的子孙,不会一直有着很强的能力和很高的威信。所以他就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了富贵性命。让自己的子孙起码能够安安稳稳地平安下去。
事后,关于这个话题,太子薛呈麟曾经与吴世恭有过这样的对话。
吴世恭问薛呈麟道:“皇儿即位后,该如何治天下?”
薛呈麟回答了一个很标准的儒家答案:“仁爱!”
吴世恭笑着说道:“其实不尽然,皇儿未说到点子上。”
于是薛呈麟就讨教道:“请父皇示下!”
吴世恭答曰:“为君者统而不治!”
大平朝的新政是描绘了一副美好的前景,不过现在的朝廷也将面临着一个困境。简单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