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4 / 21)
后才救了曹洪一命。曹洪虽然没有死,但是那些旧将都伤了心。失策。
五,重用夏侯尚。重用夏侯尚并不是坏事,至少从夏侯尚的事情来看,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是他说的那句话“作威作福,生人杀人”,实在是一句亡国之语。
六,重用吴质,吴质这个人,是个小人,具体的事迹大家可以去看。他重用这个人,我觉得跟曹丕本人的品质有很大关系。
七,逼死甄氏。这一点,相信我不用多说,读者也都了解这些故事,当初象块宝,现在象块草,貌似不太地道。
有以上几点,我相信曹操迟迟不立他为世子,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说他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从崔琰等人的态度来看,曹丕显然是当时的第一继承人),而是对这个人不满意。只可惜,前面是曹冲早死,后面有曹植文人气太重,不是善于伪装的曹丕的对手,再加上那些忠于嫡长子制度的人士的坚持,最后才被曹丕上了位。不能不说,是个很遗憾的事情。
综合以上几点,当然也许不止这几点,我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好感,所以把他列为曹冲必须面对的敌人,似乎说得过去。
最后再说一句,曹丕对曹冲的敌意,十几年后都看得出来,当时也有可能很明显,但这并不影响他在表面上做得很友爱,你说他是虚伪也好,说是他是真情流露也好。
拉杂为文,不成系统,欢迎拍砖。
闲话夏侯称
夏侯称是《三国志》中一个没有机会出场的人物,在《三国演义》更是一点都没提到,其实如果我们看一看《三国志》内容的话,应该说这个人也是个早死的将才。在本书中我把他当成一个重要配角来写,是有一定依据的。
先来看看《三国志》相关内容。
《夏侯渊传》中注引《文章叙录》说,夏侯渊三子夏侯称,从孙湛为其序曰:“称字叔权。自孺子而好合聚童兒,为之渠帅,戏必为军旅战陈之事,有违者辄严以鞭捶,众莫敢逆。渊阴奇之,使读项羽传及兵书,不肯,曰:‘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年十六,渊与之田,见奔虎,称驱马逐之,禁之不可,一箭而倒。名闻太祖,太祖把其手喜曰:‘我得汝矣!’与文帝为布衣之交,每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世之高名者多从之游。年十八卒。”
这里面讲了几点。
第一,“自孺子而好合聚童儿,为之渠帅,戏必为军旅战陈之事,有违者辄严以鞭捶,众莫敢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