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未来(4 / 6)
在,邓名用基金扶持的项目大都是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项目就是电动算盘项目——起因是税务局有一个名叫广华鹏的账房,他感觉现在官府需要计算的数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而传统的算盘显得有些不够用。尤其是在一些巨大的乘法运算时,每一步都要靠人手拨拉算盘,一旦出现个小失误就前功尽弃。因此这个税务员就想制造一种更好用的,不需要手工输入每一步的计算工具,最好是能把数字打进算盘里,算盘就能直接给出结果。
一开始,广华鹏的念头就是用电来驱动算盘自己计算,人只要负责输入和读取结果就可以了。但这个念头想起来简单,想要实现却异常困难,算盘的五进制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并控制,但想让机械来自行操作就难如登天;后来广华鹏和他的几个同伴一减再减,发现只有使用二进制才有那么一点执行的可能。把十进制翻译成二进制可比五进制要麻烦得多了,至此广华鹏的同伴们都明白过来,设计这种机械可能要比用算盘计算并检查上十遍还要费劲得多,所以除了广华鹏以外,其他人全都放弃了。
得知这件事后,邓名很快就把电动算盘纳入了他的发明基金支持项目,两年来不但让广华鹏衣食无忧,而且还提供他所需的一切实验经费。去年广华鹏本人都打了退堂鼓,因为他经过计算后发现,即使依靠人脑翻译出机械能够识别的二进制,要想让机械能够计算它,依旧需要至少几千个零件。这个设计起源自算盘,所以它也带着很多算盘的遗传特征,华广鹏很自然地为它选择了和算盘一样的实物信息载体,一开始甚至还打算用类似算珠的木制零件,直到好久以后才下定决心改为铁制的。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强度,不得不向邓名申请采用全钢零件;庞大的机器需要精密的控制,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失败,而且就算成功,这台电动算盘可能用不了几次,里面的零件就会磨损报废,最大的可能是一次都动不了。
总而言之,这种电动算盘看上去是完全没有一点前途和益处,即使成功的话,投资和收获也根本不成比例。不过邓名依旧鼓励广华鹏研究下去,并继续提供实验经费。有一次和秦修采吃饭时,邓名还提到,即使这个算盘要花费五年、六年去制造,即使制造出来只能运行一次,哪怕只能正确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他都认为是有巨大意义的。
帝国海军在巴布延海峡休整的时候,邓名闲来无事就忍不住又想起他极力扶持的电动算盘一事。现在广华鹏已经搬到了五十一亭,专心研究他的机械。最开始,广华鹏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