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六七六、大道不行海帆扬(四)(3 / 4)
。我这些时日为了孙晋之事奔走,在华夏军中听得一些消息,总之对他甚为不利,前日我就劝他暂时离开,我愿意替他安排,让他去耽罗见上皇,结果却被他一顿臭骂……”
这些事情,是吴伟业与冒辟疆不知道的,看到陈子龙这模样,他们知道,只怕陈子龙与黄宗羲的交情就此断绝了。当初志同道合,如今分道扬镳,一念及此,便让人心生感慨。
“这本书都已经印刷,想必俞济民会履行诺言。请上皇还京。俞济民能容下上皇,自然也能容下我们这些儒林的孤魂野鬼,若我们真能做成事,他想来也不会拒绝我们重新入主政坛。”
被黄宗羲这一闹,陈子龙再回到原先的话题上,多少就有些提不起精神来。见吴传业与冒辟疆仍是一脸不解,陈子龙低声道:“我与俞济民有过面谈。俞济民说了,他不会阻拦我们,但也不会给我们什么优待。不过我们的安全,自有华夏军保护。”
“等等,卧子先生。我弄糊涂了,你说细些吧。”
“我在新襄读了徐霞客先生的笔记,南海有的是岛,其中婆罗洲为一大岛,方圆有数省之地,岛上土民,多愚顽无知,郑和下西洋时,曾两度登临此岛。如今此岛上诸国,尽奉华夏为宗主。不禁华人迁居。我欲在此择一临海平阔肥美之地,筹建新城,招募百姓前往囤垦,一来教化当地土民,二来保存传承我儒家正统。三来若是我等正人充盈,必能使之三年成邑,十年富足,到那时咱们的声望也积累足了,俞济民岂会使明珠长时蒙尘?”
“卧子先生,你说的倒是容易。俞济民当初南下时,是拿着卖种珠之术的数十万两银子南下的,而且彼时天下动荡,招揽流民极易。如今咱们一没钱,二没人,如何去做?”
“钱财的事情,大伙凑上一凑就是,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奔走富豪,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山,徽州的徽商,咱们都可以去问问。人么……想来还是有些人不愿意在俞济民治下的,到时带这些人走就是。”
“地点呢,地点也不可不谨慎!”
“就在婆罗洲西北角的山口洋附近。”
选择山口洋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是华夏海军南北巡航时的一处中转站,陈子龙当过地方官,又在新襄呆了这么多年,可不是那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纸上谈兵货色。他很清楚,如果在这里建成一座港城,那么华夏海军就多了一处补给基地,俞国振必然乐于顺水推舟助其成事。另外,往来的海军将士,他们的消费能力可不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