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七零六、一语兴邦一语灭(二)(3 / 4)
子……来部臣,还不来拜谒黄太冲先生?”
黄宗羲这时才注意到,在马士英身后同样有一个欧罗巴少年,这少年与牛钝不同,看上去生活得极好,见到黄宗羲望来,他微微笑着行了个拱手礼:“见过太冲先生。”
华语同样说得极好。
黄宗羲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牛钝,又看了一眼这位来部臣,还了一礼道:“马瑶草,这名字定是你给取的吧,部臣,部臣,哈哈,你之心志,尽在其中啊。”
“他本名与此相近,故为此名。”
来部臣也只是十余岁,他性子圆滑,看到师长们在一起聊天,虽然双方冷嘲热讽,但看起来倒像是多年旧友之间的玩笑。因此,他便向着牛钝行礼道:“在下来部臣,字辅阁,见过牛兄。”
牛钝还了一礼,却是一言不发,神态间略有些傲慢。
两人年纪相近,便到了一边,彼此通了汉名,又通本名,原来这来部臣本名为来布尼茨,乃神圣罗马莱比锡之人,家境富裕,自幼好读不倦,有神童之称,这些年东学西渐,为欧罗巴哲学与社会学、人文学增添了极多的内容,来部臣便托了人,拜在马士英门下,甚得马士英看中,此次便是随马士英一起去华夏求学。不仅他来了,便是他的母亲,也放心不下儿子,跟在了船上。
这让与母亲关系不佳的牛钝心中既羡且妒,便看着来部臣不顺眼,不怎么愿意答理他了。
但再怎么不愿意答理,万里海路,即使是华夏造的蒸汽船也要近三个月才能抵达,他们还是熟悉起来。当这艘蒸汽船在华夏轮换下的西海舰队分舰队的护航下经过好望角时,两人便已经一起站在船头,指点海面高谈阔论了。
“这已经花掉了二十多天时间了,可惜,没有一条连接华夏与欧罗巴的铁路,我听说华夏的铁路能够每小时走五十公里,一天连续不断,就可以走六百公里,有二十天,大概就可以从华夏到莱比锡了。”
“那不可能,铁路无法通过西伯利亚的冻土,也不可能通过俄罗斯人控制的地方!我觉得更现实一点的,还是打通红海与地中海之间的运河,如果能从那里走,我们就用不着绕道这里了。”
“这才不可能,奥斯曼人不可能会允许我们去做这个!”
“他允不允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华夏愿意不愿意,如果华夏愿意,那么奥斯曼人就必须屈服,我敢肯定这一点,华夏人迟早会提出这个要求的,时间就是金钱,辅阁小弟,你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