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七一二、再回首处天地新(四)(3 / 4)
圣传下来的,还是你从美洲舶回来的,或者又是什么牛鬼蛇神编造出来的,都是在与百姓为敌……”
“俞国振便能代百姓言?”
“陛下治下这八年,你自己也看了,百姓是不是生计更好了,是不是对将来更有希望了。”冯澄世叹道:“延平王,你却要毁了他们的生计和希望,为的只是你自己一家一人之青史垂名!”
郑森仍然是冷笑。
他除了冷笑,也没有什么可以自辩的了。
有关郑森等人的报告,很快就出现在俞国振的手中。俞国振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将之扔到了一边。
虽然行刺皇室,特别是太子,乃是华夏少数“大逆”罪之一,但俞国振仍然不将之放在眼中。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解决,比如说,挑选一位首辅。
按照他当初的计划,他自己兼任首辅一职,只会维持两任。也就是八年,如今时间将至,他必须确定一个接任者。
此时的华夏,经过八年的熏陶,百姓已经开始习惯用“公决”的方式来为官员评分,因此官员施政之时,就不能只考虑上司的喜好,也必须对百姓有所交待。这虽然增加了一些官员的工作量。可效果却是极好,至少官场风气为之一正。
若是百姓没有权力评价官员的工作,没有权力干涉官员的升黜,那么所谓的充当公仆为百姓服务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但这是最底层,最高也只是到了县一级罢了。华夏太大,人口又多。省一级的官员,想要搞直接公决,不仅耗时耗财甚重,而且底层的百姓不可能了解省一级官员的具体事务。
到了中枢,内阁一级别的官员,就更不可能。
所以暂时,俞国振还没有别的办法来推举首辅,只能由他这个帝国皇帝直接来任免,但为了让程序正式。而且为了今后可能采用公决推举制,他决定加一步。
看着坐在面前的四个次辅,他轻轻叹了一声。
“四位这八年来都是劳苦功高,我记得华夏二年时陕西省地震,是王传胪前去抚恤,一个多月几乎不眠不休,方才安定了局面。些后凡有灾害,传胪你总是亲临现场,指挥救人善后。与罗刹人大战。是将岸你统筹辽东。如今辽东已经成为不逊于新襄的工业基地与粮油基地,人口也已经突破了一千万!”
“中枢繁琐公务。尽是章篪在处置,我们都知道,一时振奋容易,但像他如同老黄牛一般兢兢业业八载,这一点,无论是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