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他需要发泄(5 / 7)
沟,清水镇就在眼前,赵兴挥手让整个队伍停止,推着缴获物的程爽被孩子们换下,他急切地从鸡公车上抓了一柄朴刀,神神秘秘的跑到赵兴跟前,抽出半截刀刃向赵兴炫耀:“老师,我找见一个好东西,你看,这刀上还有雪花纹,死沉死沉的,是不是口宝刀。”
这口刀式样很怪,它不是中原流行的款式,微弯的弧度,窄窄的刀身。刃上经过反复跌打,呈现出一种黑色的云纹……
这种刀现代叫“大马士革刀”,宋人把它叫做“镔铁雪花刀”。水浒传中“杨志卖刀”卖的就是这种自印度,或者阿拉伯传入的锋利宝刀。而武松自十字坡得到的两口戒刀,也是“镔铁雪花刀”。
中国“镔铁雪花刀”的数量在南宋末期达到了鼎盛,蒙古人西征回来后,拿着这种从阿拉伯世界缴获的战利品与南宋军队战斗,宋史中记载,这种刀能连续砍断数柄宋军制式朴刀,自身却没有损坏。宋人甚至无法对这刀进行技术超越。
“好刀啊——镔铁雪花刀,能值三万贯”,赵兴温赞美道:“嗯……有这个刀的人身份不简单,他的包裹你拿了吗?翻翻包裹,看看这是什么人?”
程爽的父亲是一位上门女婿,在宋代,赘婿的身份很低,甚至无法拥有自己的名字。但赘婿的儿子因为继承家业,在家中确是“户主”,母亲父亲都要依附他而居。
然而,在这种习俗下长大的程爽,并没有养成歧视生父的恶习,在家中,他经常跟父亲坐在火盆边像朋友似的聊天——这种情况下,他反比同龄孩子显得阅历丰富、心眼灵活,别的孩子都忙着取绸缎,搜财物,他却看中一些遇难行商的随身物品。
※※※
其实,这时代交通不便,大多数遇难行商可能要归结到失踪人口中,人间永无消息。而拿了对方的随身物品,根据这些随身物品找出线索,给对方家中送个信,这是中国自战国时代留下的民间乡俗。用对方留下的货物支付送信费用,也属于这种乡俗的一部分。与之对应的是:拿的东西越多,道义上承担的责任越重。
赵兴刚才用现代人的观念臧否客商,是犯了主观错误——实际上,现在跟在他后面的才是一群冷漠人……但这些乡俗他并不了解。而且他现在还没反应过来,程爽拿这柄宝刀过来,实际上是想送给从头到尾一物不取的他,以此显示他也是“义举”的责任人。
“三万贯,拿着这种宝刀随意乱跑……”程爽吃惊的舌头都缩不回来,他赶快走到鸡公车上,翻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