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冒很大的风险(5 / 7)
比普通人好,能不干劲十足吗。”
由此,他突然想到正在与宋军对峙的辽国旗下,他们培养那些冲锋马,是不是也如此不惜成本。
高丽人的宴客习惯比日本人更接近宋人,他们完全采用的是宋朝礼仪,以至于赵兴恍然间,似乎回到了徐知州的官衙。无数艳丽的歌伎轻歌曼舞,唱的是高丽歌谣《西京别曲》:
“送走留不住的春天,
为永不能见您而悲伤。
我当万事从慎,
不辜负您的关怀。
转瞬间,
也许还能见到您?!
您哪!
思慕之情促我脚步,
啊!
那里是蓬草丛生的幽巷。
哪个夜晚,我也不曾入梦乡。”
※※※
词曲悠悠,她们发音完全采用的是宋语,这种毫无语言障碍的歌谣,让赵兴听得如痴如醉。
乐声暂停,朴寅光一挥折扇,唱起了《大同江诗》:
“雨歇长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动悲歌,
大同江水何时尽,
别泪年年添绿波。”
单弦邦邦的声响充满了沧桑古朴,歌声中,赵兴看朴寅光的行为似乎是在看一部日本战国时代的电影,他的一举一动活像是一名日本武士在唱俳句。
然而,他为什么感到灵魂跳动?
朴寅光那悠长的拖腔,一声声,仿佛敲打在赵兴的基因烙印上,让他的灵魂阵阵颤抖……
这就是渤海歌乐,就是赵兴在日本看到的、日本人称为“唐乐”的东西。这确实是一种汉唐时代的习俗,朴寅光伴随着渤海乐唱诗,是邀赵兴对舞的一种礼节。他现在的动作很接近日本现在的“能乐”。
汉唐时代的史书中,多次记载了这种礼俗,比如让徐州与刘备的徐州牧陶潜起舞,邀请别人与之共舞……这种礼节经过随后的五胡乱华时代,被摧残的只能在中国幽冀一带能够见到,而这片地区正是后来的渤海国,这种乐曲流传到高丽、日本,则被叫做“渤海乐”。
赵兴在古代礼节上纯粹是一片白纸,他看着朴寅光在堂下不停的做出邀请姿态,只是呆呆发愣,幸好闯入一个形似疯狂的人,让他转移了视线。
这是一个疯子。
“他在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