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南下(2 / 8)
伴挥刀相向,我成了什么人?罢了,蒲家与我毕竟都是宋人,我们只是主张不同,我皇宋是个包容的时代,朝廷与天下庶民都包容了他们,正因皇宋胸如大海,才有今日的辉煌,我岂能因一言相悖,坏了这个规矩,且留他们吧,只要他们不违反大宋律法,我忍。”
左右叹息说:“福建人文荟萃,熙宁年间,天下进士半出福建,可惜自吕惠卿之后风气坏了,像蒲宗望这样的小人竟能得到当地拥护,实在令人失望……太尉,今后我们驻守福建的军队需要格外挑选,非忠诚之士不得为福建官。”
赵兴仰天笑了:“蒲宗望是聪明人,他们家族漂洋过海来到大宋,而且这厮也认识到了,方今天下唯我大宋才是乐土,今日过后,他知道我已经盯上了他,必然循规蹈矩,生恐被我拿住了把柄。这样一来,他会比大宋本土官员还要尽心竭力,从此福建无忧矣。
诸位我有生之年无需担心蒲家背后搞手脚,但我担心的是后继者,南洋衙门做到现在,已经庞大的令人畏惧,我担心今后的继任者利用这股势力为所欲为,这才是皇宋真正的忧虑。越在此时,我们越要为后世留下一个好规矩。”
此刻正是初夏,赵兴说这话的时候已经走出了泉州阿拉伯会馆,来到附近一条宋商的街道上,泉州这座包容性很广的城市里,街上来往的人群服装之妖异不下于广州,左右听到赵兴这话,连忙惶恐回答:“太师春秋正盛,怎么想到继任者。我等看来,长公子赵风当继南洋衙门之位。”
赵兴笑了:“桓温故后,桓氏子弟虽谨小慎微,但依然被视为国贼。小儿赵风憨厚有余,魄力不足,我可不想成为桓氏第二。”
桓温就是那位留下“不流芳百世,则遗臭万年”名言的东晋人士,他在东晋危亡之计,灭了属国,整顿荆襄,使东晋有了足够的税收,在芜湖乱伐之后苟延残喘百年。桓温身前念念不忘北伐,恢复汉人故土,但因为他功劳太大,朝廷方面认为“功高难赏”,并把这位在国家危难之际,挽救国家的、挽救民族的汉民族英雄视为国贼,此后也立了一个传统,这国家行将灭亡的时候,敢独立逆天者,一定是“抗拒祖国统一大业的民族分裂分子”,现在教科书指导,也曾经把岳飞也定为这样的人士。
赵兴在这里的意思是说,按宋代官场体制,像南洋事务局这样庞大的巨兽,不该由他的家族世代把持,这也是替自己后世子孙减免灾祸的做法,同时,也等于扔出了一块画饼,让同时代的人抢夺。
对此,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