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终南山中仙风长 (2)(7 / 10)
,令阴阳自然调和,圆转自如,随心所欲,再也不起内乱。但如此以后,贤徒孙必将脱胎换骨,武功更上层楼,你我二人固然不如,却又不知他会高到什么程度?那岂不令人想来便心痒难搔,好奇之致?”
张三丰和灵虚都哈哈而笑。张无忌也忍不住心跳加剧,暗自欢喜。
火龙又道:“贫道自身的九阴内力恐有不足,尚需灵虚协助。用功当有九日,我二人每日牵动贤徒孙的内力搬运三百六十个大周天,每日完成归元时还要请三丰真人自贤徒孙百会穴输入内力,助其归宗固本。这可是令贤徒孙脱胎换骨的最要紧时刻啊!”
张三丰点了点头,轻叹道:“整整一百零八个时辰,当真要辛苦二位道友了!我张三丰先替我徒儿翠山谢过二位了!”
说罢抱拳躬身向火龙灵虚二人行礼。二道忙扶住了张三丰,连说不可。张无忌心中亦是感激,又听到张三丰提到了亲父张翠山,心中更感酸楚。便听火龙真人安排了道人前去准备晚饭,又令灵虚前去做准备,往一处山洞内搬运了九日的干粮清水,安排好杨昳暗中看守洞口等事,用过晚饭,四人便相携入洞了。
此洞位于一离地十数丈的山壁之上,山势陡峭,洞口狭小,洞顶滴水似雨,须撑伞而入。渐行渐高,洞内分支极多,洞径忽大忽小,大时四人可并肩而行,小时只能收伞躬身侧躯穿过,如非火龙真人引路,余人定然不知如何行走。行数百丈后,山洞便豁然开朗,耳中惯闻的滴水之声换作了叮咚作响的泉声,一个清澈冰凉的小石潭突然出现在眼前,火把映照之下,众人眼前一亮。
石潭对面倒颇宽阔,一座雕有八卦图案的巨大丹炉便矗立在那岩石之上。张无忌啧啧称奇,过去抚摸细看,只见此炉遍雕龙凤祥云等图样,背后另刻古篆《道德经》,投火孔,排烟孔等等雕刻巧妙,精美之处令人称叹。不仅心想这丹炉高几近丈,厚实粗重,至少也有万斤重量,却是如何运到了这座山洞中来的?火龙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点头微笑道:“这座丹炉乃是以老君山紫赤岩雕筑,重一万八千斤,分为八部分,自河南伏牛山运到此处,再行契合而成!”
张无忌这才隐隐看到炉身果有八条齿形纵纹自炉顶一直延伸到炉底,啮合之紧密,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直叹技艺巧妙,而且从伏牛山那么远翻山越岭而来,当真不易。
火龙真人捻须微笑道:“确属不易啊!”说着绕过了丹炉,向前走了数步,双手行礼,在一个岩石蒲团上跪拜了下去,此时张无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