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曹操(1 / 5)
我定了定神后细细地端详着眼前的这个人,只见其人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一脸的蛮相,黑糊糊的,他那一脸的蛮相却令人丝毫也产生不出嘲笑之意,因为正是他的一脸蛮相使他具备了不怒而威的效果,他的威严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他的整个体格粗壮结实,看来也是练武之人!
我愣了会儿后,问:“请问这位大人是?”那人大笑一声说:“什么大人啊!我才疏学浅流滥竽充数顶当了一个议郎,本是因事出去办事的,只是想不到朝廷居然征任我为骑都尉令我尽速回京!我便由宛地赶往雒阳,没想到却碰见几位小兄弟。在下是前太尉曹嵩的长子曹操曹孟德!”
我一听,不由大惊:“久闻大名啊!曹大人任洛阳北部尉,设五色棒,执法如严,不畏强权杀蹇硕的叔父,长乐早就仰慕万分了!今日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啊!在下姓范单名一个立,字长乐。交州郁林郡安广县人氏。”我说着注视着曹操,心中想着:“曹操小字阿瞒一为吉利,二可能就是取“蛮”的谐音吧!不过曹操确是个人物!被宦官所排挤还能凭借自己的才学重新得朝廷任命为议郎!”另一方,曹操细细地打量着我问:“[注一]范蠡?你和名垂千古的陶朱公范蠡同姓同名?”曹操听错了,他错把“立”字听错成了“蠡”了。
我立即纠正曹操的话,说:“不好意思!曹大人,都怪在下说话说得不清楚,才让您听错了!在下姓范,单名一个立字!建功立业的立!范蠡是范立的先祖!在下正是范蠡的后人!本来十五岁的时候才由父母赐字,可是我父母却在去年我十三岁的那时为我赐字了!而我的三位兄长也是如此!”我对于自己未满十五岁就有字,习惯性地做解释。我想到了过世的父母,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正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凡事都得靠自己让我养成了与年龄极其不符的成熟。
曹操一听大吃一惊,心中暗想:“什么!我眼前这个少年竟然是名垂千古的范蠡的后人!世人皆密传范蠡之师文子著有[注二]《文子》一书,传给了范蠡,后来范蠡又著有一本《范子计然》,范蠡死后《文子》这本书从此再没有了踪影,而《范子计然》只是有一部分传于世,可能范蠡是将《文子》此书传于了他的后世子孙,他的后世子孙并没有将此书给传于世。《范子计然》传世的还不到一万字,而且非常散乱,完整的《范子计然》会不会是范蠡的后人所收藏着呢?只是不知《范子计然》和《文子》是不是就在这个少年身上呢?范雎正是范蠡的后人,传说他是学了《范子计然》和《文子》后在秦担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