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安身立命于民国(2 / 3)
,这部日本篇其实就是为了引起人关注。如今华北有文化的人,家里都订了《顺天时报》,工臧平良见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言谈之间,视角广阔,从国际形势,从时代信息,从地域关系中分析,堪称是字字真知灼见,立即在《顺天时报》上发表。每天发表七千字,暂时先发布了三天。没想到反映良好,不单单中国人看了之后深有感触,开阔视野,便是日本人看了,也大呼中华人才何其多。
尤其是一些人看到百年维新,不禁新生黯然,若是大清坚持维新……
工臧平良忙立即给王茂如送去两千日元的稿费,之后《大国崛起之日本篇——百年维新》连载完毕,又去约稿,王茂如又给他十万字的《大国崛起之葡萄牙西班牙篇——海洋冒险》交给了他。共藏回去与报社的社长以及股东们商议,将一篇的稿费由两千元升至三千五百块日元的高薪稿酬。
稍后的时候,王茂如又拿出《大国崛起之荷兰篇——小国大业》、《大国崛起之英国篇——工业革命》、《大国崛起之法国片——浪漫激情》、《大国崛起之德国篇——铁血秩序》、《大国崛起之俄国篇——开疆裂土》、《大国崛起之美国篇——梦想国度》《大国崛起之奥匈帝国——欧洲之心》。
一连几个月,王茂如足不出门,在家专心研究文章,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大国崛起》系列文章,在《顺天时报》上一经发表,便引起多方学者关注,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由严复担任。而严复这位当时最著名的学者,文人,资产阶级启蒙家,翻译家,教育家,在观看《大国崛起》系列文章之后,立即找到了顺天时报的社长,由此打听到秀盛先生的住所。
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然而严复虽遵道却不守旧,尤其是反对当下国人文化界的全盘搬来西方主义,甚至有人还在鼓吹,用字母代替汉字,改变几千年的书写习惯。当严复在报纸上看到秀盛先生在大国崛起系列中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保持,并大加赞扬后,如同找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