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6章(2 / 3)
吉直插吉林城,随后向北攻打华国东北七省经济中心吉林省省会哈尔滨市。(参考民国行政区域划分,彼时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吉林省省会原长春,后长春建州直属,省会改为哈尔滨。)如果右路军抵达哈尔滨,无论如何华国人必定方寸大乱,哈尔滨周边拥有太多重要军事设施了,再向北就是华国空军大本营和东北石油中心萨尔图。
第四师团汇合刚从国内抵达的第二十三师团,第二十四师团,台湾高砂旅团,在朝鲜半岛负责剿匪,所有有家属参加韩国复国军的家庭给予两个月的时间,家属必须从韩国复国军退出,或者直接率军“反正”,否则全家将遭到屠杀。
菱刈隆虽然用了近半个月重新治理了朝鲜日战区,将关东军的生死置之度外,甚至每天的求救电报直接让在一旁不看,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了他的十二天的重新布置,日本朝鲜军目标明确,战术清晰,军队后勤也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并且在朝鲜当地抢夺了许多补给——虽然很多朝鲜人饿死,但日本人觉得朝鲜人死的越多,将来日本人移民朝鲜半岛就越方便,于是没有加以理会。
日本朝鲜军在华历元年12月25日集结完毕,准备12月28日向华国援朝军进攻,没想到华国在25日这一天就对旅顺发起了总攻。措手不及的形式逼迫菱刈隆不得不提前发起三路进攻,不过由于天空被华国空军占领,日军的进攻没什么秘密可言,再加上华国人和韩国复国军收买了大量本地居民做眼线,日本的兵分三路一开始行动就已经被发现。
援朝军司令官张镶武,副司令刘植达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并且趁着日本人再次集结的时间内撤换了伤员,修筑了防御阵地,尤其是定州附近更是囤积了十万大军。却发现日军已经兵分三路进行,连忙致电给第三战役集群司令官卢焘响准备协防。
卢焘响遂即开始布放,调集第63步兵师、第64步兵师、第3骑兵师、吉林武装警察第1旅、黑龙江预备役第6师向清津移动,试图将日本右路军阻击在清津。
为了制止日军中路军的进攻,刘植达亲自率领第69步兵师,第4山地师,黑龙江预备役第2师,第72步兵师(原国防军新2师),第73步兵师(原国防军新2师)组成援朝军第二军坐镇江界市,狙击日本朝鲜军中路军。
华历元年12月29日,日军左路军向博川发起进攻,坐镇指挥的张镶武以第27步兵师与68步兵师构建阻击阵地,以第4骑兵师做机动部队,进行弹性防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