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城故事 (1)(14 / 22)
灵堂两边摆放着用锡箔扎的童男童女和金银斗、摇钱树。堂屋外面的院子里搭起了祭棚,祭棚内放着三张方桌,桌子上摆满了各式祭品:牛头形的大馍,香喷喷的油果子和油馓儿,各式菜肴,还有一只刚宰杀的小羊羔,也少不了酒。
祖父亲自出面请来了县城里最有名的五个司仪和一支乐队,还有许多亲朋和街坊,他们都肃穆地在院子里进进出出,为祖母操办她一生中最后一件大事。
乐队奏乐,司仪唱礼。祖父和姑奶奶招呼客人。父亲、母亲和罗扬守在祖母的灵牌前,陪着每一个前来吊唁的人磕头。烦琐的程序进行得肃穆庄严。到第七天清晨,祖母的红色描金棺材被四个壮汉抬着往县城外的戈壁滩上走。走在最前面的是三个司仪,他们须发皆白,看来年纪已经很大了,却分别穿着暗红色袍子和蓝色袍子,样子有点怪异。穿红袍的司仪叫大宾,他举着一个红漆木托盘,里面放着牛头状的几个大馍,每个馍的牛额处还点了一个红点。那就是祖母临终前对罗扬所说的牛鼻子。两个蓝袍司仪也分别端了红漆托盘,里面盛着什么样的东西罗扬却不记得了。三个司仪在前面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谁也听不清他们在叨咕什么。送葬的队伍跟在后面,家里人穿了白色孝袍,街坊或亲戚都穿白色或其他浅色上衣。走在队伍两旁的另两个司仪则不断地抛撒着铜钱状的冥钱。
白茫茫的冥钱,白茫茫的送葬队伍,祖母的棺材像被托在白云里一样慢慢向前飘移。
墓穴是事先请人挖好的。祖母的棺材一抬到地方就放进墓穴中去了,几个壮汉一锹一锹往墓穴里面填土。棺材很快被埋住了,土继续往上填,最后堆成一个馒头状的坟墓。
一块事先凿刻好的花岗岩墓碑立在祖母的坟前。
墓碑是祖父出面请人做的,周边凿了繁复的图案,碑上的文字除祖母的生辰和忌辰,再无其他。许多年来罗扬一直不能理解,祖父为祖母立下这样的碑,不知是祖父对祖母无话可说呢,还是一言难尽?
只有生辰和忌辰的墓碑立在祖母的坟头,那便是祖母一个人的、永远的家了。那个家能给另一世的祖母遮蔽风雪吧?
葬礼进行到最后,司仪将牛头状大馍摆在墓碑的正前方,祭文和其余能点燃的祭品都在墓前焚烧起来。所有送葬的人跟着唱礼的司仪念祷辞,有人在轻轻饮泣。
唱礼是一种仪式。哭也是一种仪式。献给死者的最后呜咽显得那样哀婉欲绝,依依不舍,在旷野中回荡萦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