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 / 4)
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列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首。
江心屿历史悠久,古时为两个小岛。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即866年,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即969年,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即1130年,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绍兴七年,即1137年,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古有“江心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即1789年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道场之一。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江心寺东侧的建筑则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文天祥祠。文天祥祠原名宋丞相文信国公祠,位于今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东首,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
南宋德祐二年,即1276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文天祥抵达温州,之后曾留居江心屿一个月,期间曾题有《北归宿中川寺》、《江心寺》两首诗,以表达他复兴社稷的决心。明成化十八年,即1482年,永嘉知县刘逊向温州知府项澄建议在江心寺东侧隙地建祠纪念,四月落成。
在江心寺东侧则有一楼名为浩然,该楼建于明万历八年,即1580年。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即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