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江心屿对面是鹿城(2 / 4)
地域状如北斗星象。华盖、海坛、松台、西郭四山罗列似北斗斗魁,积谷、巽山、仁王三山排列成北斗斗勺。该地呈北斗星象之状,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正如风水书说的“万物之生,以乘天地之气,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因而郭璞先生就因地制宜而选址于此。
城墙绕山外而建呢,还是跨山而筑?郭璞自己也决定不下来,因为城绕山外而建有山外的好处,城跨山而筑有跨山的优点,各有利弊,所以郭公犹豫不决。于是就问当地的父老:“如果郡城绕山外而建,那么老百姓很快就富裕起来,但是免不了有战乱水火之灾。如果郡城跨山而筑,则有利于防御,敌寇侵犯则攻不进来,可使城内百姓安居乐业。”父老听了之后回答说:“民不太平,富贵何存。当然平安要紧。”于是郭璞就决定将永嘉郡城跨山而建。建城时有白鹿衔花穿城而过,呈祥瑞之兆,故又名“白鹿城”。温州人常说:“太平强富贵。”此语便是一句起源于郭璞卜城时流传下来的俗语。
建城七百多年后的1120年,北宋有方腊聚众造反,方腊军三个月内先后攻陷了建德、歙县、杭州、金华、衢县、丽水六个县市。但当在别处大兵所至所向披靡的方腊军攻至温州城时,却在围城进攻了四十余天后,到底还是选择了放弃。
而明嘉靖年间,部分不知从何渠道探知了温州城中很可能藏有跟陆秀夫宝藏有关线索的日本人,曾组织了大量野武士在海盗的帮助下来到中国,试图侵占温州以方便寻找陆秀夫宝藏的线索。谁知就是这些在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各地,攻破城池无数,甚至在嘉靖二十四年攻入杭州一把火烧倒了雷峰塔的日本武士军团,却在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的十一年中,先后六次倾全力强攻温州城,但六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直至民国期间,1937年,近一千六百年始终固若金汤的温州城,在被拆除了古城门和城墙后,被日本军队轻而易举地攻入。冥冥中似符合了郭璞为温州城墙选址时所说的“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之谶语。
近藤弘毅看着眼前的地图,回想起“那位先生”晚餐时对自己说的话,不禁觉得将陆秀夫海底宝藏相关线索藏于《富春山居图》中的黄公望也真算得上是人才了。
据“那位先生”推测,黄公望晚年入道后之所以画技会突飞猛进,其实全是拜他全真教师父金月岩传授了他道家风水堪舆之学所赐。
山水画是中国文化圈内独有的艺术种类。与欧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