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2)(21 / 22)
的高岭土配比作胎的技术。根据物理性能测定,由于原料淘洗加工极其精细,石英颗粒比前代细小,而且分布均匀,在烧炼温度适当而又稳定、并且能够准确控制烧炼时间的条件下,瓷胎中有一种外国人叫“ 莫来石”的含铝硅酸盐晶体发育很好,所以瓷器的白度和透光性更好,清代雍正年间的彩盘白度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七十五,烧成温度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一十摄氏度。在这样高温下烧成的瓷器,胎、釉自然更加坚硬优美,根据显微结构分析,瓷质已经达到了现代硬瓷的各项标准。
瓷器是一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的发明最早。远在唐代,我国的瓷器和茶叶、丝绸都大量地经过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远销国外,此后历代都有瓷器向国外销售,从来没有间断过。
公元十一世纪,我国造瓷技术传到了波斯喇吉斯,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上耳其和埃及。十五世纪后半叶,中国造瓷技术又传播到意大利的成尼斯。从此以后,欧洲的造瓷技术才得到迅速的发展。
明朝人真实的生活水平
柴薪皂隶:百姓有给国家服役的义务,不过服役是有工资的。轮到当役了,派给当官的跟班,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20两,计13216元。(明朝国家规定七品正堂可以有四名柴薪皂隶,县丞二员各二名,主簿二名,典史一名;以上官员,每人用马夫一名,国家付工资。)
马夫:给政府公务员赶马,出差办事使用。年收入40两。计每年26432元。
明朝县官:正七品每月俸禄7.5石或一年45两白银。实际月收入7.5*188.8*1.75=2478元。每年约3万元。其它收入:柴薪皂隶4个、马夫一个,这5个人工资由国家支付。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由国家补贴。新官上任,还可以先拿到40两修理费。看起来七品县官45两白银跟马夫40两白银年俸差不多,(明朝的公务员工资真的是很低的,历朝历代中明代公务员工资收入算少了。)但是县官、典史等的住房、出行、皂隶人员、衣食花费基本由国家支付和补贴,所以年俸基本是净收入,而且笔墨费都是固定按两算由国家拨给,还有多余。马夫就没有那些好处了。
学生:“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明史·食货志六》。考上了秀才每人每天给一升米约2斤,(刚够两人吃)给鱼肉油盐。(注:明代10升=1斗;10斗=1石。)明代优待秀才时甚至可以拿到每月1两白银的廪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