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3)(3 / 4)
急急如律令!檄。
十大罪,搞得像隋唐英雄瓦岗举义,弄得李想哭笑不得。
“如何?”姜守旦急切的问道。他现在对李军事的建议很在意。
李想直摇头,本不想说,但想起即将上演的血流成河的画面,还是说了,“说句动摇军心的话,此事难成,你们最好取消此次行动。”
“什么!”姜守旦不敢相信的问道,“什么?”
李想盯着宋教仁,意味深长地说道:“信我的,时机未到,你们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话说出,有人要疑心是清廷密探他也管不了。
宋教仁吃惊地抬起头来,李想说得这样肯定,真是让他捉摸不定,想了想笑道:“革命未有不流血的,举义总是冒着绝大风险,这不是我们退缩的理由。我们不怕流血失败,即使失败,也是对中国民众的一次震撼,惊醒还在沉睡的中国民众,直到把全中国民众惊醒。”
“正是!”大厅里众人齐声附和。
这才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应有的气魄,如大海一样辽阔。
“唔。”李想若有所思地笑笑,作为那些已经超越时代局限的革命者个人,他们坚韧不屈,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和历史感,百死不挠。无数的鲜血和牺牲,才造就1911武昌举义,在中国的腹心地区,革命军打开了一个血淋淋的缺口,形成了对清王朝的突破性一击,进而在全国点燃了革命和独立的燎原烈火,最终迫使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无量金钱武林血,这才是革命!
他所等待1911的时机,是一个流言在新军造就的偶然,也是无量金钱无量血堆积的必然。这样的历史因果,李想无力改变。
李想知道再劝无用,也不想再劝。
李想能够预言到风云将要突变,历史早已经这样写,一场劫难很快就要来临,但自己的主张又不为宋教仁、谭人风等决策者接受。
他走出大厅,独自徘徊在黄鹤楼五楼的廊外。面对滔滔长江,把栏杆拍遍,无法表达他内心的忧虑。突然想起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毛委员同志的主张未能得到中共的理解,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正是那年的春季,独自徘徊在黄鹤楼,填写了《菩萨蛮·黄鹤楼》,以舒胸意。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