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英雄功名(二)(2 / 5)
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而黄兴、居正、谭人凤、宋教仁,均远在香港或上海,鞭长莫及。现在又去那里找一个德高望重、为全国所知的大人物呢?”
蔡济民明白的说出现在武昌城里革命党群龙无首的局面。
曾高适时的出声道:“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他是名动东亚的洋派新人物,虽然只是立宪派,但也是我们革命极力争取的对象。”
汤化龙,湖北浠水人,出身富商家庭。这个人不仅聪明,运气又好,在清朝科举顺利,由举人而进士,再去日本进入政法大学研习法律,是个典型洋派新人物。
1909年,汤化龙回国,恰好赶上清廷在各地举办咨议局。以他的学问和背景,很快就被推为议长。1910年,他入京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会议,被推拥为会议主席。此后,他数次参加立宪派的请愿活动,强烈抵制“皇族内阁”,组织“宪友会”,对清廷进行正当抗争。
张振武一拍桌子,“他可是对革命寸功未建,怎么可以选他做都督!”
蔡济民却是理解力里曾高的意思,“我们只是欠缺一个能影响全国的名义,就借用汤化龙的名义又何防?我们党人再组谋略处,可以限制他的权力。”
这样就没有人再反对了,李想感叹古人都挺有政治头脑的。
陈磊被派去邀请汤化龙,在此期间李想他们起草安民告示和刑赏令。
也就是黎元洪后来签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当天贴遍了全城。布告的全文如下:
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凡我义师到处,尔等不用猜疑。我为救民而起,并非贪功自私。拔尔等出水火,补尔等之疮痍。尔等前此受虐,甚于苦海沉迷。只因异族专制,故此弃尔如遗。须知今满政府,并非我家汉儿。纵有冲天义愤,报复竟无所施。我今为民不忍,赫然首举义旗。第一为民除害,与民戮力驰驱。所有汉奸民贼,不许残孽久支。贼昔食我之肉,我今寝彼之皮。有人激于大义,宜速执鞭来归。共图光复事业,汉家中兴立期。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毋差池!士农工商民众,定必同逐胡儿。军行素有纪律,公平相待不欺。愿我亲爱同胞,一一敬听我词!
还有刑赏令,规定了“买卖不公者斩”、“扰乱商务斩”、“奸掳烧杀者斩”、“邀约罢市者斩”等各项纪律。
被邀参加会议的还有副议长张国溶、夏寿康,秘书长石山俨,议员阮毓崧、沈维周等。这些人白须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