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未歇(一)(4 / 5)
义通知洪福会首领姜守旦和普迹市哥老会大头目冯乃古,并饬知各县各处会党同时发动。二十一日,起义军占上栗市,并立即整编部队,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龚春台为大都督,蔡绍南为左卫都统领兼文案司,魏宗铨为右卫都统领兼钱库督粮司,廖叔保为前营统带兼急先锋,沈益古为后营统带兼殿后指挥。起义军又发布檄文,历数清政府十大罪恶,宣布起义宗旨为“破千年之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必建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而社会问题,尤当研究新法,使地权与民平均,不致富者愈富,成不平等之社会”。在这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第一次以起义檄文的形式公诸于广大群众之中,并且得到拥护;贫苦农民、矿工和部分防营兵勇纷纷加入起义队伍,旬日间,起义军迅速增至数万人,浏阳与醴陵以及江西萍乡、宜春、万载边境广阔农村地区也燃起了反抗烽火,其声势震动了长江中游各省。蔡绍南等原拟分三路进兵:一路据浏阳、醴陵,进窥长沙;一路据萍乡安源矿区为根据地;一路由宜春、万载东出瑞州、南昌诸府,攻略沿江各省。但起事后,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力量每到一处,清军望风披靡,人民热烈拥护,而领导者们却不知道如何巩固革命秩序,如何统一军事调度,致使前方各自为战,后方也步调混乱。二十三日当龚春台部整军准备出击时,洪福会首领姜守旦在浏阳大旗山、大光洞、九鸡洞一带也立刻集合了1万多人,起而响应,自号“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发布檄文称:“勿狃于立宪、专制、共和之成说,但得我汉族为天子,即稍形专制,亦如我家中祖父,虽略示尊严,其荣幸犹为我所得与。”反映了单纯反满的意向。这次大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东京,同盟会员纷纷到总部机关请命回国,投身反清武装起义。孙中山和黄兴派多人到鄂、皖、苏、浙、赣、湘等省策应。面对蓬勃发展的起义,清政府十分惊恐,急令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端方,湖南巡抚岑春宣调集湘、鄂、赣、苏四省军队及地方驻军、“义勇”共5万人前往围剿;美、英、德、日各国亦派军舰闯入长江,对起义军进行恐吓。起义军凭着手中极其简陋的武器,顽强抵抗,多次打败清军。但由于起义军互不统属,领导不力,奋战月余后终被清军各个击破,惨遭失败。刘道一、蔡绍南、肖克昌、廖叔保等首领数十人牺牲;龚春台辗转逃往长沙。
焦达峰亲眼看着李经奇被清兵活活溺死,他最后是老乡检回一条命。同志们还散发着温热的鲜血已经渗透进他的血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