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邀请(二)(2 / 4)
对于这一点,有实力的英国盟友朱而典大使曾再清楚不过地作了说明,他说:“袁世凯的权力只及于北方一隅,中南和西北仍被国民革命军占领着,江西战场的是失败,导致长江以南则连任何一种北洋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事实上,有实力甚至连再完全占领中原都有极大的困难。要拿到中原,他就必须同国民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国民党人及英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完全控制中原。
袁世凯邀请李想赴京“共定大计”,其实质并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来实现国内和平。
随着欧战爆发,袁世凯为尽快恢复对全国的专制统治,恨不得在一个早上就实现这一梦想。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在政治上捞到了一笔政治资本。袁世凯自以为可以通过内战,一举荡平中共和一切民主进步力量。辛亥革命的胜利,袁世凯不仅保存了自己的反革命力量,而且意外地抢到了人民用血汗换来的、“大桃子”,加上英国的承诺,这就使之觉得国民党无论如何无法同他比试,他可以在3—6个月内轻而易举地解决国民党问题。
但是,由于战后世界和平民主潮流高涨,中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强烈,北洋内部反袁世凯,反内战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国统区经济上的严重困难,特别是人民革命力量的空前壮大和袁世凯的内战兵力远在北方难于短时间部署到位等客观事实,同其既定的“内战”方针相对立,这又使得袁世凯顾虑重重。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的矛盾心理驱使袁世凯一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反革命策略。因此在重庆谈判开始,他曾确定。……政治上极度宽容,军事上不稍迁就的谈判方针。
此次,袁世凯邀请李想赴北京参加和平谈判,他的如意算盘是企图利用和谈来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有利于嫁祸内战责任于国民党。如果李想不来重庆,就可以给国民党安上个拒绝和谈、蓄意内战的罪名,将战争责任推到中共身上,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有实力自信李疯子本人是不敢冒险赴京的);如果袁世凯真的冒险来了,就让给国民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其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这样他最后剿灭赤手空拳的共产党就易如反掌。二是有利于赢得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时间。如果李疯子赴京和谈,可以用谈判来取得调兵遣将的必需时间,而这些时间对于军力远远超出国民党军队的北洋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朱而典决定飞往武汉,察看动静。行前同袁世凯密商道:“如果连我去都不能把李想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