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洗尘(一)(3 / 5)
、参政院参政、经界局督办、昭威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办事员等职,这些都是袁世凯“结之以恩”的做法。
但是,袁世凯身边的人多是北方人,都反对用南方人主持建军工作,他向袁进言说道:“要完全解除北洋旧将的兵权是办不到的,只能逐步地削弱他们的兵权,使他们不致成为中央的后患就够了。用南方人主持建军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北洋派是一个有地方色彩的团体,要在军事上有所改革,也只能用北方人而不宜用南方人,对于这样一个有关国家安危的大问题,只能行之以渐而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祸变之来,可能不在将来,而在今日。”
这个意见又恰恰打中了袁世凯多疑的要害,因此,用蔡锷来改造北洋派的计划就被搁浅了。
庚子年,那时候的蔡锷还叫蔡艮寅。他应湖南同乡唐才常之请,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起义很快便失败了,唐才常惨遭杀害,蔡艮寅再次逃到日本。起义的失败,使他深刻认识到军事的重要,决定弃文习武。梁启超非常支持,向他的朋友士官学校的教务长佐滕义夫推荐。佐滕接纳了蔡艮寅,将他编进第三期骑兵科。入校前,梁启超对他说:“你现在是军人了,应该有个相称的名字。古诗说‘莲花穿剑锷,秋月掩刀环’,锷者,宝刀也,你就以‘锷’为名吧!”从那时起,蔡艮寅便改名蔡锷。
蔡锷怀着“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囷”的崇高抱负,在士官学校勤奋学习各种军事技艺,门门功课优异,与蒋百里、张孝准一起,被誉为士官三杰。蒋百里第一名的状元成绩毕业,他以第二名的榜眼成绩毕业,校方奖他一枚菊花勋章。
那时,国内各省都在筹建新军,蔡锷在士官学校的杰出表现,受到了国内的重视。湖南、江西、广西、云南等省都有人来与他联系,聘请他为军事教官。旅居日本多年了,蔡锷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多灾多难的祖国,想念自己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父老乡亲,在那些年求学求知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救国救民。当初满腔热血的青年志士的心潮,蹉跎到今天,还能继续汹涌澎湃吗?
“将军,梁先生的府邸到了。”身边的副官在蔡锷身边说道。
蔡锷从沉沉的回忆中醒来,抖数一下精神,车门被拉开,已经到了棉花胡同的梁宅门前。
他的恩师梁启超在私邸宴请刚刚抵京李想。
去年秋天,熊希龄组阁,梁启超入阁做了司法总长。入阁之初,梁启超还存着一番志向,试图制定一个司法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