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洗尘(二)(3 / 4)
反对。他们指责刘为了谋取高官而叛党。又因刘任职后委任共和党的向瑞琨为次长,而刘在议员讨论时获得了共和党的全数票,于是不少人说刘做总长是交易。刚上任的刘揆一便四处挨骂。全国政局混乱,党争激烈,谁有心思办实业?刘揆一肚子经济改革的计划全部化为空文。到了辞职的时候,工商实业无一举措,经济建设无一业绩。这一年来刘揆一颇为消沉,他没有想到革命成功后的中国竟然是这个样子!
熊希龄辞去总理后,在香山买了一座房子住下。热河盗宝案的公布,使他既感委屈又有口难辩,他对袁世凯恨惧交集。想想当了五个月的名流内阁的总理,除开把袁由临时总统扶为正式总统、副署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外,一件实事都没有做。清夜扣心,深觉惭愧。熊希龄认识到自己不是干政治的料子,不如做点实事更有益于社会。夫人朱其慧很赞同丈夫的意见。她一向富有同情心,每见孤贫无援的老人和流离失所的孩子便觉心里难受,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筹办社会福利事业。熊希龄深为赞许。眼下,他已在开始做这件事了。
当一个整脚的政治配角,给他带来的是羞惭;做一个拯弱扶贫的慈善家,得到的是社会的广泛赞誉。几度宦海浮沉过来的湘西俊才,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最佳人生位置。为此,他心里充实,心情也很开朗。
熊希龄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对汤化龙说道:“济武,当年‘宪友会’的成员,就数你的出息最大了。”
“秉三过奖了。我没有做什么事,就是生了一个好女儿。”汤化龙谦虚地笑了笑,又很自豪的看向自己裤装的女儿。又道:“霖生兄领导同盟会在海外艰苦奋斗,他才是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
“济武兄取笑了。”刘揆一苦笑着说,“我哪里配得上有功,真正有功的还是李大帅,他在武昌首义时亲冒矢石,他才是缔造共和,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
李想也赶紧谦逊一下:“我那点功绩算什么?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应该是卓如师、他这十多年来所撰写的数百万文章,不仅开启了今天的民智,而且对子孙后代都有不尽的启示。”
李想说的是心里话。辛亥革命之后,他在对革命成功后的中国现状的痛苦反省中,深感这一切都是由于国人的文化素质太差的缘故。这种差,是全民族性的,不仅仅是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包括国会的议员、内阁的总长次长,甚至也包括自认为是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在内。一场剧烈的暴动可以推翻一个朝代,改换一个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