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16 / 20)
然一笑,闭上了双眼。
等她再睁开眼时,眸子里已是一片清澄。
她走回平日办公的屋子,整衣梳发,端坐于桌前。有成片的枪声传来,秋瑾的脸色却越发坚毅。她伸出手,拿起了桌上的笔……
大通学堂的师生前脚刚走,三百清兵后脚便团团包围了学堂。因不清楚学堂内的情况,众清兵不敢贸然冲入。
贵福下令鸣枪示威,成片的枪声顿时响起。
但大通学堂内始终没有任何动静。
贵福命令清兵撞破大门,强行冲入学堂。
李钟岳担心清兵开枪伤人,是以命令众清兵不许胡乱开枪,并且亲自带队冲在最前面,以免有不听话的清兵违令开枪。
一进入学堂,才发现四下里空空荡荡,安静得出奇,别说人了,连鬼影子都看不见一个。
李钟岳松了口气,他以为大通学堂的人都已经逃走了。
他知道秋瑾办公的地方,所以一个人直奔东侧的平屋。他担心大通学堂的人走得匆忙,万一有落下的资料,他好赶在贵福进来之前将其销毁。
李钟岳满以为学堂内的所有人都已撤走,哪知推开平屋的门却看见了秋瑾,这令他大吃一惊。
秋瑾端坐于桌前,桌上铺有纸张,纸上墨痕逶迤,另有一柄短剑和一把手枪放在一旁。
“你怎么没有走?”李钟岳讶然问道。
秋瑾没有回答,只是斜了李钟岳一眼。
这时,一小队清兵为了保护李钟岳的安危,紧跟着赶来东侧,冲入平屋,看到了秋瑾。这些清兵立刻缴了短剑和手枪,将秋瑾双臂反拧,抓了起来。
秋瑾没有抵抗。
清兵抓了秋瑾,押到贵福的面前。
贵福冷冷一笑,命令将秋瑾押往县衙。
秋瑾被带走后,李钟岳拿起了桌上的纸,那上面是秋瑾写下的绝命词: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需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这首绝命词可谓字字诛心,李钟岳每读一字,心就疼痛一下,好似有一把刀横在了心上,正随着词句一刀一刀慢慢地切割……
抓捕了革命党的重要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