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秋风秋雨愁煞人(2 / 20)
,他接触了不少绿林好汉,但始终没有收获预想中的结果,比如他到东北时,与当地赫赫有名的大盗冯麟阁联络,但被冯麟阁推拒,当徐锡麟离开后,这位后来与张作霖争雄一时的东北大盗,转过头去便接受了清廷的招安,出任巡防营统带一职。
南与北的这种巨大反差,令徐锡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
他认识到清廷在北方的统治仍可谓根深蒂固,满清的势力依旧很庞大,光复会乃至整个革命党的力量与之相比,仍然显得过于渺小,单靠浙江省一带的山堂会党来进行武装起义,很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徐锡麟的目光开始转移,很快瞄准了另外一个群体——清廷在新政中所编练的新军。
“庚子国变”后,清廷大行新政,停止武科科举考试,在全国范围内裁汰旧军,后来又设立练兵处,任命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铁良为帮办大臣,开始大范围地编练新军。这些新军完全按照西式军制来编练,征召入伍的大都是一些有文化的青年人。这些青年人读过书见识广,敢于持有不同的政见,不同于旧军官兵那般一味地效忠皇权,因此是革命党人可以争取和依靠的力量。
“要想革命成功,非握有军队不可,”徐锡麟对陶成章说,“尤其是新军!”
陶成章赞同徐锡麟的看法,但新军是清廷的清军,要想掌握新军,就必须打入清廷的内部。
徐锡麟想到的办法是花钱捐官。
光复会的成员中,有不少人家境殷实,拿出一部分钱财来捐官,是可行的办法。于是在接下来光复会的一场会议上,陶成章和徐锡麟提出,眼下光复会的首要任务,是向官府花钱捐官,然后赴日本学习军事,学成后回国打入军界,逐步掌握新军。
光绪年间,买官跑官已经是公开化的事,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官来当,之所以称为“捐”,只是为了听起来不那么刺耳而已。
捐官是公开化的,再加上徐锡麟的表伯父俞廉三曾是湖南巡抚,因此徐锡麟等人的捐官计划很容易就得以实现。
在花费了一笔不菲的钱财后,徐锡麟捐得道员,陶成章捐得知府,龚宝铨、陈得谷等人捐得同知。徐锡麟十几年前便考中了秀才,但他目睹清廷腐败,心中耻于为官,因此放弃了仕途,想不到十几年后竟然花钱买了清廷的官来当,虽然目的有本质的区别,但他还是觉得十分别扭。
花钱捐官后不久,徐锡麟等人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