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18 / 23)
镇定自若、信心十足,然而他内心也有担心,否则也不会态度强硬地要求陈璧君离开。他心里很清楚,虽然近来回国的留学生很多,但这些留学生入京大都是为了谋求官职,哪有留学生回国后在北京城内开照相馆谋生的?一些聪明的人,很可能会在这一点上发现破绽。但是他还是心存了一丝侥幸。
越是心存侥幸,越是躲不过灾劫。
汪精卫的担心,很快便应验了。
自从二十七日鸿泰永铁铺老板指证之后,巡警们便开始对守真照相馆采取了秘密监视。
除了秘密监视外,巡警们穿上便衣走访附近的居民,并有巡警假装成顾客,进入守真照相馆内照相,对照相馆内这些不留辫子、身穿西装的男青年进行近距离观察。
三月初六下午,守真照相馆的门口,忽然有路人争吵起来,相互大打出手,引得周围民众上前围观。
嘈杂声引得守真照相馆内的顾客走出来看热闹,汪精卫等人也走出来看发生了什么事。
扭打在一起的两个路人是由巡警假扮的,之所以相互争执,为的就是分散汪精卫等人的注意力。
趁着汪精卫等人走出了照相馆,一个巡警假扮的顾客悄悄地转身,偷偷溜入守真照相馆内,从暗室的抽屉里盗走了几份文件。
正是这几份文件,彻底暴露了汪精卫等人的身份。
载沣得知刺杀的首谋是朝廷悬赏十万两白银的逆犯汪精卫时,立刻下达了抓捕的命令。
三月初七一早,众多巡警冲入夹道,将守真照相馆围得密不透风,不由分说便逮捕了汪精卫、黄复生和罗世勋,并立即搜查照相馆,在暗室里找到了一些残留的炸药。
北京各大报纸立刻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以汪精卫为首的革命党暗杀团谋刺摄政王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海内外,令世人震惊。
营救
汪精卫此次入京谋刺摄政王载沣,目的是为了回击“远距离革命家”的论调。所以尽管刺杀未获成功,但汪精卫却实现了此行的目的。
汪精卫是同盟会评议部部长,是领袖级的革命党人,他入京谋刺摄政王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他回国之前写下的《致南洋同志书》中,那句“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更是得到了广泛流传。
正是因为汪精卫的这一烈举,民众对孙文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